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是怎么区分黑水汉水汉

引言

郦道元所说的“黑水”,就应是今陕西略阳和宁强境内的白河、沮水河一带,因为,这一带恰好就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率领蜀汉军队六出祁山的路线。

郦道元又是怎么样去追溯刘邦建立的“汉王国”的来源的呢?他说:“周赧王二年,秦惠王置汉中郡,因水名也。《耆旧传》云: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即汉中郡治也。汉高祖入秦,项羽封为汉王。萧何曰:天汉美名也。遂都南郑。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南凭津流,北结环雉,金墉漆井,皆汉所修筑。地沃川险,魏武方之鸡肋,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求。遂留杜子绪镇南郑而还。

晋咸康中,梁州刺史司马勋,断小城东面三分之一以为梁州,汉中郡南郑县治也。自齐、宋、魏咸相仍焉。水南,即汉阴城也,相承言吕后所居也。有廉水出巴岭山,北流径廉川,故水得其名矣。廉水又北注汉水······汉水出于二城之间,右会磐余水。水出南山巴岭上,泉流两分,飞清派注,南人蜀水,北注汉津,谓之磐余口。庾仲雍曰:磐余去胡城二十里。汉水又左会文水,水即门水也,出胡城北山石穴中。

长老云:杜阳有仙人宫,石穴宫之前门,故号其川为门川,水为门水。东南流,径胡城北。三城奇对,隔谷罗布,深沟固垒,高台相距。门水右注汉水,谓之高桥溪口。汉水又东,黑水注之。水出北山,南流人汉。庾仲雍曰:黑水去高桥三十里。诸葛亮笺云:朝发南郑,暮宿黑水,四五十里。指谓是水也,道则百里也。又东过成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常璩《华阳国志》曰:蜀以成固为乐城县也。安阳县故隶汉中,魏分汉中,立魏兴郡,安阳隶焉。涔水出西南而东北人汉。”

西周后期的郑国故地,本在今陕西渭南的华县一带,后郑国迁移至今河南新郑一带,“新郑”也因此得名。中国西部的犬戎东征丰镐两京且灭亡西周时,郑桓公为保卫西周王朝而战死于与犬戎大战的丰镐会战之中。按照郦道元说法,“南郑”,则是因为郑桓公西征犬戎而失败后,郑国国民逃亡至今陕西汉中地之中的南郑一带居住,且此地因此得“南郑”名。犬戎,则是当时生活在今陕西和甘肃一带的古西羌人部落之一。

“汉中”名,则应是前年秦惠王时代灭古蜀国以后“因水名”而得,郦道元这里所说的“水”,是指的“汉水”。秦灭亡后,项羽封建刘邦于原古蜀国故地为王,号“汉王国”,萧何赞说“天汉美名”,因此都城南郑。郦道元这段关于萧何当年称古蜀国故地为“天汉”的说法,取自于《汉书》,史载:“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

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通过以上这段史载可知,在汉王国还没有正式立国之前,萧何就引证“语曰”已说古蜀国故地为“天汉”。萧何这里所说的“语曰”,应是今人所说的“俗语说”的意思。由此可见,在刘邦还没有人关之前,秦巴、蜀、汉中三郡的古蜀国故地,就已有“汉”名了。同时,史书从星相学的视角也明确说明了“天汉”的地理位置,就是在中国西部的蜀汉地区,史载:“文帝后七年九月,有星孛于西方,其本直尾、箕,末指虚、危,长丈余,及天汉,十六日不见。刘向以为,尾宋地,今楚彭城也。箕为燕,又为吴、越、齐。宿在汉中,负海之国水泽地也。”

郦道元溯源汉江,是采取的逆向溯源方法,他是从水南的汉阴(今汉江中上游的陕西安康地区中的汉阴县和石泉县一带)向上溯源,一是他首先确认了“廉水出巴岭山”,这里所说的“廉水”应该是指意的今南郑县西北部的濂水河地区。“廉水又北住汉水”,这里所说的汉水,不是指意的今汉江,应是指意的今陕西略阳、宁强境内的汉江上游中的各河流了,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嶓冢山一带中的各条河流了。

“汉水又东径胡城南”,郦道元这里所说的胡城,应是指今陕西城固县柳林镇古城村一带,这一带,是北边的褒河与大巴山一带各条支流向汉江中会集的重要水域,因此,郦道元特别地说道:“汉水出于二城之间,右会磐余水。水出南山巴岭上,泉流两分,飞清派注,南入蜀水,北注汉津,谓之磐余口”,由此可见,郦道元这里所说的“汉水”,不仅指今汉江上游宁强县境内的各注入汉江水的河流,他还指意今略阳境内的注入汉江的白河、沮水河,同时还指意大巴山一带中各注人汉江之中的河流。

这些秦岭和大巴山一带中的“汉水”,是南入蜀水,北往汉津。由此可见,郦道元将“汉水”概括成为了可发源于秦岭和大巴山一带中的各条河流之水,汉水南流,则入蜀地为蜀水各大主干江河,就类似于今四川境内的嘉陵江等江河;汉水北注则为“汉津”,郦道元这里说的“汉津”,应该就是今人所说的汉江。郦道元这里引证了诸葛亮的话语去定位“黑水”位置,大致此“黑水”就在距离南郑约四五十里之地。

他又说“汉水又东,黑水注之”,那么,郦道元所说的“黑水”,就应是今陕西略阳和宁强境内的白河、沮水河一带,因为,这一带恰好就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率领蜀汉军队六出祁山的路线。通过以上分析,如果读者再拿着今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交界地区的地图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一带,恰好就是今秦岭和大巴山的中国南北交汇处和分界线地区,也是故秦国发源地的今甘肃礼县、成县、陇西、渭源一带和刘邦在今陕西汉中南郑地区中建立汉王国的分界线地区,也是中国长江上游重要支流之一的嘉陵江和黄河上游的渭河、泾河的分界线地区。

明白以上所说的三个分界线,再加之我们明白了区分这三个区域和流域的主要分界标志,也就是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部的嶓冢山和今陕西略阳西北部的沮河、白河等地区,就是古人对中国南北江河流域的分界线区域,你就知道了古代所说的“汉水、漾水、黑水”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即,都是指意的今嘉陵江和今汉江共同发源地的秦岭和大巴山交汇处的嶓冢山、沮河一带。

南北朝之前,无论是晋朝的常璩、还是司马迁等人,都是把今陕西路阳和宁强的西北部的嶓冢山和今甘肃天水南部的礼县、成县一带作为中国黄河和长江的分界发源地的。但是,这显然有悖于地理事实,伴随前人古典的不断面世及其人们的地理知识增多,可能在南北朝时代,郦道元就通过查阅古典文献和通过后人实地考察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去试图重新定位中国黄河与长江的发源地了。

非常明显,郦道元以上对“黑水,华阳”的溯源,已经把中国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溯源到了“若水”的源头的“昆仑山”一带,郦道元这里所说的“昆仑山”,明显是指意今四川和青海交界的巴颜喀拉山,而巴颜喀拉山不仅是昆仑山东南延段,也是四川境内的邛崃山脉的起始区域;而这个地区,就是今人已确证的中国的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三江源头。

结语

北魏时代的中国古人对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又有了新的认识。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青衣水》中的相关论述,对今人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充分说明,早在郦道元时代,中国古人就已经正确认识到了中国黄河和长江的真正的发源地,是今四川境内金沙江、雅砻江源头的青海玉树地区的巴颜喀拉山地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