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荒漠里发源的胡刘两家发展史殊途却同归

真宗继位之初,继承太宗朝的政治衣钵,对西北地区亦采取无意经理的态度。宋辽澶渊之盟后,结束了双方长期对峙的局面,宋朝北边边境终归安宁,而西北地区一直被忽略的党项李氏政权不断谋求发展成为宋朝新的边患。

当李继迁夺去西部边疆藩篱——灵州后,宋朝终于正视夏州李氏政权的存在。出于防御目的,宋朝在西北地区大筑城寨、步步为营,基本仍维持防御的态势。

同时,利用蕃官对抗夏州政权的策略受到宋朝重视,蕃官的性质和作用由管勾本族的事务官变为替宋抗夏的军事将领。

这一时期蕃官成规模的出现,封授蕃官为军主、指挥使的职名制度出台,蕃官体制初具雏形。

北宋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一北宋对西北地区的统治政策

1.保安军的地理空间

西北蕃官家族是宋朝西北统治政策实施的产物。在西北政局风云变化的背景下,蕃官家族不断适应宋朝的统治体制,通过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求得生存和发展。保安军刘氏和胡氏家族就是宋朝西北统治政策实施下两种典型性蕃官家族的代表。

北宋的西北地区在今陕北、陇东和宁夏南部,熙宁以后扩大到渭河上游、洮河流域一带。上述地区构成黄土高原的大部,海拔在-米左右,地表除少数山地外,皆覆盖黄土。高原上塬、峁、梁等黄土地貌类型遍布,地形极为破碎,沟壑纵横。

榷场外,各堡寨也是重要的贸易场所,沿边还有大量的私市存在。刘氏家族曾负有维持榷场及私市贸易治安的职责。保安军及其他堡寨为宋夏贸易、特别是西夏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除此之外,保安军还是宋夏官方钦定的牒报之地,宋夏之间重要的牒报经过保安军再到达各自都城。

2世代军功:保安军刘氏家族的发展

刘氏家族是北宋仁宗朝起家的蕃官家族。刘氏家族的史料记载丰富,发展脉络清晰,世系绵长,在宋朝西北蕃官家族中颇具代表性。刘氏家族族居保安军顺宁寨(今陕西省志丹县顺宁镇),认为其族属为归附宋朝的党项族熟户。

现象多出现于真仁和神哲两个时期,与宋夏争夺局势的变化紧密相关。尽管“怀忠”和“绍能”带有明确的功利指向和政治寓意,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确是一种抚慰和优待,代表着宋王朝的信任和重用。

作为武将家族,刘氏家风以武见长,前四代人皆以军功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刘氏家族对儒家文化不具备认同。刘氏家族自第一代人开始接受宋朝的赐姓赐名、第三代人开始以字辈排行,对儒家的姓名文化形成认同。第五代刘光世时期,刘氏家族家风真正出现种种转变的现象。

刘延庆当时屯兵于卢沟之南,辽将萧干用计使刘延庆烧营而逃,第二次攻燕之战遂以失败告终。

刘延庆兵败被贬筠州,契丹自此开始轻视宋朝。不久,刘延庆官复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时,刘延庆与子光国殁于开封保卫战中。刘光世在两宋政权交替之际的扈从之功是使保安刘氏名扬天下的真正原因。

二叛离之族:保安军胡氏家族的发展

胡氏家族是宋夏边境低层次蕃官家族的代表,史籍虽仅有四代人事迹的记载,但与同一层次蕃官家族在史料的留存情况相比,可以算得不少。

1.居地、族源和族属

小胡族、小湖族指的是小胡宗族,宗族内部包含多个不同的家族、部曲、依附民与奴隶,而胡氏家族是小胡宗族的核心家族。

以胡氏家族为核心的小胡族由部道族、卧浪族、癿名族、散移族等十七个支族组成,族人姓名除胡怀节、胡继谔这样的汉姓汉名外,还大量存在朗阿、喏嵬这样的蕃姓蕃名。

仁宗为了安抚胡氏家族而再次引见胡继谔,但因史料缺载,不知胡继谔是否因欧阳修的劄子回到本籍,而他不久后就去世了。胡继谔享年46岁,第五子及其妻为其操办丧事。胡氏家族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发生了被疑之事,成为家族发展的转折点。

2.胡氏家族的起家

自庆历元年()父胡继谔被诏进京后到嘉祐七年(),胡氏家族由胡守清管理。

在这段时间中,史书中再未提及胡守清,可以推测他没有获得军功。仅知庆历元年胡守清降等补官为右侍禁及嘉祐七年逝世。胡子常为胡继谔子或侄,嘉祐年间曾对西夏作战有功,进官三班奉职。胡经臣也应为胡氏家族第四代人物,治平四年(年),胡经臣曾参与修筑鄜延路堡寨。胡守清之弟擦也香、胡守中两人在英宗时期叛逃西夏。

胡氏家族从起家到走向衰落的四代人中,与宋朝其他低层次蕃官家族的发展类似。值得注意的是,胡氏家族尽管历经两百年沧桑巨变,但家族在民族融合的潮流中本民族特色依旧突出,从其家族管辖的族人姓名中可略见一斑。

胡氏家族同大多数蕃官家族一样,不曾迁徙,直至金朝占领保安军投附金朝后,仍在保安军德靖寨一带生存。

“同途”与“殊归”:刘氏、胡氏家族发展比较

刘氏、胡氏家族同为宋夏边境的蕃官家族,两个家族起家背景及早期发展经历相似,但在家族发展中期出现转折,逐渐形成两种发展模式,代表了宋代西北蕃官家族的两种发展路径。对两个家族发展的比较分析,能够加深对西北地区蕃官家族发展状况的认识。

一同途而起

1..背景身份

宋太祖、太宗两朝均对西北地区采取无意疆理的策略,在尊重西北地区蕃汉杂居、互不统属现状的前提下,通过酋其首领设置蕃官的方式进行统治。真宗时期,随着夏州攻势的增大,宋朝开始重视蕃部、蕃官的作用。这一时期,蕃官首次成规模出现并成为抗夏军事力量,至仁宗时期,蕃兵制度全面推行,蕃官群体随之兴起。

刘氏、胡氏家族皆是在宋朝开始大规模运用蕃官的背景下附宋谋求家族发展。两个家族均以军功获得家族的起家。胡氏家族在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以前内附,宋朝授予朗阿军主一职,此职是蕃官职名中常见的军职官。

刘怀忠参与保安军之战战殁后,宋朝授官内殿崇班、閤门袛侯。内殿崇班已经是大使臣阶列,这是大部分低层次蕃官家族所能达到的最高官职,而閤门袛侯更是可以加速迁升,此时刘氏家族正式起家。

刘怀忠子刘绍能承袭本族巡检之职,荫补为右班殿直,刘氏家族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蕃官家族依靠军功起家是最常见的方式,起家时的军职多为军主、巡检,官阶多集中于无品杂阶和小使臣阶列。

除军功外,内附授官也是西北蕃官家族起家的途径。内附直接给官的蕃部首领一般势力较强,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宋太祖立国初,西北地区的夏州李彝兴、府州折德扆、绥州高文岯、丰州王甲等蕃部首领纷纷表示归顺,寻求宋朝庇护。

2.前期发展

刘氏家族和胡氏家族都是宋夏关系正式破裂时期归附宋朝的党项熟户,他们皆以获得军功的方式起家,这是西北蕃官家族最普遍的起家方式。

除此之外,内附授官起家亦是蕃官家族起家的重要方式。蕃官家族依靠内附或军功起家仅仅为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不能决定家族的发展走向,家族的绵延发展还得依靠后辈的军功。

蕃官家族以内附、军功起家后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尽管起家前后蕃官家族的情况不一,但能够累世为宋朝保塞的蕃官家族必有军功的获得。

能够发展至三代以上的蕃官家族,基本上前两代人都有军功获得,而且前两代人通常均能保持较好的战斗力,上阵杀敌所获军功较多。

保安刘氏和胡氏家族皆是如此。刘氏家族起家人刘怀忠人如其名。他拒绝李元昊金币及王爵的招诱,在保安军之战中忠烈殉国,获得了宋王朝的认可。

能够发展到五代及以后的蕃官家族前几代人的发展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军功。往往第三、四代是家族发展的分水岭,若家族代表人物继续获得军功,则能够为家族绵延发展保驾护航;若不能获得军功,家族会在宋王朝的部族分化政策下发生转折。

二分而殊归

1.刘氏:自北而南的迁徙上升之路

宋代士人家族不像中古时期的家族那样持续发展数百年,一般维持家族鼎盛一二百年者已为鲜见,处于宋代社会中、低层次的蕃官家族自不能与之相比。蕃官家族世代集中于五世之内,以三到五代为主,官阶多处于大小使臣阶。

保安刘氏自内殿崇班、保安军北巡检的官职起家,在第二代人刘绍能时期已突破大部分低层次蕃官家族军职为本族范围的限制成为鄜延路钤辖的汉官差遣职,其子刘永年特许可与汉官序迁,第四代人刘延庆时更是获得节度使高阶,禁军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这是宋朝最早以西北蕃官身份出身的禁军首领。

刘氏家族南迁是南宋特殊时局下具有战略远见的举动,西北蕃官家族中,除刘氏之外,还有李显忠家族及折氏家族的一支南迁。

此举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和实力。刘氏家族自北而南迁徙上升的路径是以军功实现的。尽管刘氏家族的发展高度在西北蕃官家族中只此一例,但实际上家族每一次转折的背后都以军功作为支撑。

西北之捍、无负于宋的府州折氏及五世将门的绥州高氏亦是依靠世代积累的军功在北宋实现家族的发展,这与刘氏家族的发展路径是一致的。

2.胡氏:依然如故的定居蕃官之路

宋代的党项民族已不完全属于游牧民族,而是介于游牧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半农半牧的民族。宋初西北党项民族还保持较多游动、迁徙的特点,归附宋朝后,在宋朝赐田、修筑堡寨等安置策略下逐渐定居,形成了一定的地域认同,甚少举族迁徙。

胡氏家族的发展模式是西北众多蕃官家族发展路径的代表。第一代人朗阿在宋军作战时屡次作为宋军的向导而入仕,官职为九品侍禁。真宗时期,宋夏在保安军边境没有大的战争,只有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因而仅靠提供军事情报的胡氏家族官职不会很高。

当金人占领陕西后,他们融入了金朝的统治之下。从胡氏族人留下的城台石窟、何家坬石窟等遗迹表明,胡氏家族归属金朝后崇尚追求精神世界的抚慰,而从众多题记所记载的蕃姓蕃名可以看出,胡氏家族归属金朝后,依旧部族化特色突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