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室墓葬人上人的安息之所是怎样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xxbdf/

浩荡的中华文明历史留下了许多无与伦比的瑰宝。皇帝们的陵墓,绝对是无法忽视的珍贵遗产。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的陵墓,都可谓是集顶尖的建筑、艺术、工艺、珠宝等等于一体,甚至可以体现一个皇帝的政治思想和对天下的态度。

唐朝,在开放繁盛方面可是数一数二的朝代。从唐高祖李渊,一直到最后的唐景宗李祝,年的兴衰变化与跌宕起伏令人唏嘘。不论功绩如何,死亡都是最后的归宿。我们从唐朝的墓葬研究中,对当时的习俗、思想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唐皇陵的建筑

帝王陵的建筑在每朝每代都可谓是建筑艺术的高度集成,都是历史流传下来的瑰宝。从秦始皇”封土为陵“开始,兴建陵墓的这种制度似乎就一直延续下来。到了唐代,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备,具体就体现在“关中十八陵”上。

1.“关中十八陵”是谁的陵墓?

大唐跌宕了年的时光,共经历了21位皇帝。除了昭宗李晔和哀帝李祝,其余19人均被葬在这“十八陵”中。这么说来好像是少了一陵?

其实不然,原因是女皇武则天和高宗李治合葬在同一个陵里面了。其中,最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迄今为止保存得最好的是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

2.唐帝陵如何选址?

秦始皇“封土为陵”,而唐朝的陵墓可谓是“依山为陵”。它们分布在陕西渭河以北的山梁上。这18座陵墓中,只有4座是建在平地的,其他14座都是建造在高峰的山岭之间,“南面而立,北向而朝”,睥睨着芸芸众生。

唐皇陵总是坐北向南,所发现的贵族和百姓的墓也都是这样,墓室在北,墓道在南。有人猜测是因为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北边,所以古人对此比较尊敬;也有人猜测是古人对北方比较有恐惧感,对南方感情比较深;还有一种说法是北方是鬼魂要去的方向。

二、帝王的丧葬之礼

唐朝帝王的丧葬之礼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治丧、治葬、祭祀。

1.治丧之礼

治丧之礼是唐朝帝王驾崩后首先要进入的流程。治丧之礼又分为初丧与丧。

初丧包括了“复”、“沐浴”、“含”这三个步骤。“复”,就是招魂仪式。古人认为只有招魂仪式后无法苏醒,才能被认定是真正的死亡。要经过比较复杂的招魂仪式之后,才能进行“沐浴”——意为干净地离开人世。

而与我们平日想像不同的是,此处“沐浴”还包括了为遗体理发、修剪指甲、更换衣服等一系列仪容仪表的整理。这体现了传统思想中“事死如生”的观念。“含”是指死者嘴里需要含一些东西来防止饿肚子,一般帝王含的是玉贝,先由嗣皇帝为之清洗,由臣子送入死者口中,之后将皇帝的的遗体遮盖住,百官进入,围着死者进行哭礼。

而唐帝王既丧之礼分为5个部分:设铭、悬钟、大小敛、大小敛奠、殡。“设铭”是指入殓后,在殿堂两侧台阶上立起题有皇帝灵柩之文字的旗帜,引导亡魂。“悬重”是指放一重物,用于魂魄能够依附,庙仪式完毕后,便将重物焚烧避免阴邪之气的流入。

将尸体盖上衣衾,让生者做好再也见不到的准备,这是“小敛”;入棺钉棺,这是“大敛”。在小、大敛时,众人哀悼、哭泣,就是“大小敛祭”。“殡”即停棺待葬。殡期不定,少者停棺数日,长达数十年。

2.治葬之礼

治葬之礼大体分为将葬筮宅、启殡朝庙、荐车马明器及饰棺、祖奠、遣奠、挽歌六个步骤。在选好的陵地先进行占卜,在将陵墓送到陵地之间,棺木要送到太极殿前准备出殡,启殡之礼参与人数非常之多,每个人的职责,甚至站位都分得非常清楚。之后用等级最高的车马和棺椁,浩浩荡荡向陵地出发(全程用帷帐遮住),一路吟唱挽歌,到达坟墓前,进行入土前最后一次祭祀仪式。最后下葬。

3.祭祀仪式

下葬完毕之后,就要开始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了。包括葬后丧祭与进太庙后的祭祀。葬后丧祭中又包括虞祭、祔祭、小祥、大祥、禫五步骤。皇陵祭祀也有各种复杂的规矩。祭祀又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礼数繁冗,由于篇幅限制,在此就不多赘述了。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

三、为什么唐皇陵标榜“薄葬”?

帝王自古都有“厚葬”之风,虽然唐皇陵并未正式发掘,但是各地也出土了不少奢侈的陪葬品,那么为什么还有的文献记载强调唐朝推崇“薄葬”呢?

其实这只是唐代统治阶级政治宣传的手法。表面上时是为了赢得勤政爱民的声誉,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这种“薄葬”的说法也是为了防止盗墓行为的猖獗。

也正因为如此,太宗会选择在崇山峻岭间修造陵墓,实际上工程量浩大,与勤俭、节约丝毫不沾边儿。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唐皇陵甚至在唐朝就已经遭到严重的洗劫。

总结

墓葬文化也是每个朝代都非常重要的的文化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整个时代的变化。其实不仅仅是以上这些方面,墓葬相关的习俗、礼节还有很多很多。其中的细节也非常复杂。

在那样一个封建时代,帝陵作为“人上人”的安息之所,自然是要用这种繁琐来体现尊贵与身份的。大部分皇帝即位一年后就要给自己建造陵墓,所以陵墓的建造完全可以反映一个皇帝对天下,对子民的态度。

如今为了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国家是不允许挖掘帝王陵的。也许等到以后文物的挖掘技术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了,我们能够为这些历史文物找到合适的储存方式了,那么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浅谈唐代帝王陵墓建筑》

2、《唐皇陵标榜“薄葬”动机蠡测》

3、《唐代帝王丧葬礼制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