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第一个以名人命名的湖泊它,究竟有什么
这,是西安第一个以名人命名的湖泊——「仪祉湖」,位于高新南的沣河畔。它,并非“湖”这么简单。
八十余年以来,清澈汩汩的沣河水从此流出,成就城南“鱼米之乡”。其渠名“沣惠渠”,因著名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倡导而建设。岁月苍苍,灌溉渠变风景;杨柳依依,湖之名敬先贤。
01
渊源:它有什么来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仪祉湖,位于西安城南沣河与潏河交汇处,因沣惠渠所在而生。沣河两岸,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京城。
晴朗之日,一抹青黛色的秦岭横贯南部,逶迤壮丽。从半空中俯瞰沣潏,两河交汇,天蓝水湛,水波不兴,风景绝佳。面对此情此景,当年多次踏足于此李仪祉先生,更兴奋的远不止风景真么简单。
遗憾的是,积劳成疾的李仪祉先生并未看到它的诞生。直至年7月,由陕西省水利局负责、李仪祉先生的学生孙绍宗和刘增祺主持,正式动工建设。
20世纪40年代沣惠渠灌溉工程始建◎NEWS
20世纪40年代沣惠渠灌溉工程◎NEWS
沣惠渠首,为砌石拦河溢流坝。长米,高1.5米。坝东,设有冲沙闸两孔和进水闸五孔,每孔宽度为2.5米,设计引水流量为11立方米/秒。
年5月,沣惠渠首大坝竣工。年5月,沣惠渠灌区建成。要知道,自古城南“鱼米之乡”。沣惠渠,让这里逐渐发展成为西安最大的自流灌区,被两岸人们称为“西安粮仓”和“渔业发展之基”。
上世纪70年代,沣惠渠灌区最辉煌时期,灌溉面积惠及23.5万亩土地。
沣惠渠,流经长安、高新、沣东、雁塔和未央等,最后北入渭河。上世纪90年代,城市规模日益扩大。这期间,城市建设亦处于“粗放阶段”。周边乡镇,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变成了一条肮脏的臭水沟。
沣惠渠首实景◎来源/城记影像
沣惠渠首处的十六个大字◎来源/城记影像
尽管城区部分做了填埋或封盖处理,但所幸绝大部分依旧存在。如今的沣惠渠,除继续发挥灌溉作用,如今已演变成为了城市生态绿廊和湿地公园区。
如今,沣惠渠首五座闸口之间的石墩柱上,依旧刻写着十六个大字:“先辈治惠、四水归一、水润城乡、造福后代”。饮水思源,对历史和过去最好的传承,就是尊重和理解,并将其融入现代社会发展中。
为纪念李仪祉先生,因地形地势蓄水成湖,故名“仪祉湖”。那么,当年为陕西治水而筚路蓝缕的李仪祉先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02
致敬:饮水思源忆先贤
殊功早入河渠志,
遗宅仍规水竹居。
——于右任
李仪祉(~),陕西省蒲城县人。蒲城,纵然北有洛河流经,但地势较高的塬上却十年九旱,“种地靠天、吃水靠担”。
关中地区,是中国第一个“天府之国”地区:除“八水长安”外,还因秦有郑渠,汉有白渠……引水灌田,民富国强,造就“秦川自古帝王都”。对李仪祉先生来说,他的夙愿就是效法郑国、白公,振兴关中水利。
年,李仪祉与其兄同时考入京师大学堂。临行前,其父李桐轩寄语:“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于愚弱最可耻”和“男儿立身戒自轻,要知科第非功名”。
李仪祉石质坐像◎来源/西北大学
从年开始,多次入德学习的李仪祉。知中国水利落后、感故乡陕西现状,抵德后专攻水利专业。
年,为筹划关中水利步入仕途,受邀担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主导引泾溉田工程;后兼任省教育厅厅长,创立多个水利专业学校(后相继并入西大和西北农林)。自此,陕西成为我国水利人才的培养重镇。
期间,因时局纷乱且无经费,李仪祉辞职东去。自年大旱和瘟疫后,关中地区百废待兴。年,杨虎城督陕,召回李仪祉任省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加之国外众多华侨赞助支持,计划得以实施。
从48岁开始修建泾惠渠,到年时56岁因疾逝世,“泾渭洛梅”四渠已初具规模,灌地万亩,初步实现李仪祉先生的“郑白宏愿”。
他志于“水利救国”,临终前还吩咐:“未竟及尚未着手之水利工程,应竭尽人力财力,以求于短期内逐渐完成”。
关中八惠位置及时间◎来源/西北大学
在他制订的《陕西水利工程十年计划纲要》中,筹划了关中八惠:泾惠、渭惠、洛惠、梅惠、黑惠、涝惠、沣惠、泔惠,合称“关中八惠渠”。
尽管他本人未能目睹这一成果,但后人及其追随者完成了这一宏源。关中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水利化,成为我国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业基地。灌溉农田超过万亩,惠及千万余人。
作为我国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现代水利建设先驱。李仪祉先生情系教育,培养造就大批水利人才,树立全新治水理论,这一切赢得桃李天下、影响深远。
“水圣”和“活龙王”,这是人们对李仪祉先生的尊称。
03
展望:我们城市的未来
岁月苍苍,灌溉渠变风景;
杨柳依依,湖之名敬先贤。
关中八惠渠,当时中国北方水利工程之冠,闻名海内外。继承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优良传统,又广泛地应用现代水利科学技术。
如今,蜿蜒几十公里的灌溉渠再度迎来演变。在“八水长安”和生态环境的全域治理下,一切都在进行着全新的演变。农业时代,成就城南的“鱼米之乡”;城市时代,为人们提供自然公园之地。
年4月27日,仪祉桥投用暨仪祉湖开园仪式在高新区正式举行。
其中,作为西安“三河一山”74公里无障碍绿道终点标志性工程,全长1.2公里的仪祉桥,标志着高新“三河一山”工程完成。它横跨沣潏两河四岸,连接仪祉湖、沣河绿道、沣惠绿道和秦渡古镇等多个重要节点。
仪祉湖实景图◎来源/西安高新
从沣河汩汩流出的沣惠渠◎来源/西安高新
同样以先生命名的仪祉桥,整体设计取法秦岭山脉,设计别出心裁。远远望去,白色格栅如山势起伏。连接两河四岸的它,更如同一道美丽的飘带。
根据官方描述,“仪祉湖公园已成为西安都市圈西南区域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民宿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核心景观区。”
西安,已迈入“超大城市”时代。未来西安的城市重心,在高新。根据规划,这里将成为科创金融、光电子、科教创新、科学中心、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生物医药八大产业组团的城市绿心。
沣惠渠在西安的方位图◎NEWS
西安“三河一山”绿道◎NEWS
我们认为,随着现代城市理念的进步和经济的实质性增长,整体规划理念已有了巨大的提升。其中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尊重自然生态、讲究环境与人的协调。
比如,「沣惠渠」在丝路软件城的范围,已成为一条休闲和慢跑道。比如,曾经备受诟病的「皂河」,如今也成为城市生态公园。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不断在发生的“西安雨变”。作为“北方最南的城市”,西安日渐丰沛的降雨量,以及未来的“引汉济渭”投用,这座曾经八水环绕的古老都城,正逐步呈现一个不同样的新长安。
这其中,无数人都在默默付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尽管一些名字并不为人所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