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为什么为阳,陇右江左之名又从何

所谓方位名词,即表示方向或者位置等空间关系的名词,方位词主要包括: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内、中等。此外,受到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影响,阴和阳在一定环境下也能表示方位信息,因此有时也能算成方位词。

仅从我国目前的34个一级行政区来看,其中包含了方位词的就有16个,而省级以下的地名中,具有方位词的更是数不胜数。回溯整个中国古代史,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中方位词的使用一直都很普遍。从这点上看,方位词在中国地名中应用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

”中国”与“中原”

这里的”中国“是指”中心之国“的意思,”中国“的说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西周”何尊“青铜器上的铭文就有”宅兹中国“记载,这也是目前中国这个词的最早来源。

在距今年左右,黄河中下游出现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城市、宗教、文字等逐渐发展成形,社会形态则由部落联盟向国家形式演变。这一文明是建立在黄河中下游沿岸的,部落联盟的形式尚未完全消失,夏商周均是以中央政权的都城为中心,与周边各个方国建立的一种国家联盟,而中央政权的都城及都城外的辖地,可看作”王畿之地“,在当时也称作”中国“。

西周铭文中的“中国”

围绕这个“中心之国”,部落或方国间相互融合,华夏文明向外辐射,“中国”的范围逐渐扩大。到西周时,以东西都为中心,依靠宗法原则建立的分封制度,周代的统治区域基本奠定了秦汉时期的疆域。而当时的都城洛阳被称为“天下之中”,从地理位置看,洛阳北据黄河,往北就是河内、河东等地,西面是周人的发源地——关中平原,而东出则是广大的“山东”地区,处于交通枢纽的地位;从经济角度看,洛阳是早期黄河文明的核心区域之一,开发较早,具有经济优势。

秦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在前人关于“中国“的定义上,”中国“这个名词逐渐演变为我国中央政权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而”中原“是地理层面的,可以理解为汉族人聚居的地区,与农耕区重合,最初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后来又扩大到长江、珠江流域,北面则直抵燕山山脉。

中原农耕区向四周扩展的示意图

风水学与地名

风水之说源远流长,从今人角度看或许有些虚妄,其实风水学说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风水学又名相地之术,或称堪舆术,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接触过程中总结出的关于建筑选址的一套准则,风水学中还暗含了一定的科学真理。

阴与阳就是风水学中一对非常重要的依循准则。从先秦阴阳家的观点看,阴阳是对立存在的,世间万物都能分出阴阳来。树叶有阴阳两面,手掌亦有正反,在印章刻字中则分阴刻与阳刻。应用在建筑选址上,根据地理分布格局,合理的配搭阴阳地势,是选址的基本原则。

我国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国土都在北回归线以北,因此,全年都处于太阳斜射中,且斜射方向偏南。因此,我国大部分建筑的正门都是朝南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照,可以保持干燥的居住环境,这正是我们的祖先经过数百数千年的时间所积累的生存经验。对于山地而言,山南常年日照充足,属阳面,适宜人类居住,而山北面仅靠漫反射得到一些光线,环境潮湿,属阴面。由此,才有了山南为阳,山北为阴的说法。

太阳光线照射地球图

人类习惯在河流湖泊沿岸聚居,而河湖地带也有宜居与非宜居之分。在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受到地球偏转力的影响,地球偏转力又称科氏力,是由地球自转所引起的,北半球移动的物体一律向右侧偏,而南半球的移动物体则一律向左偏。因此,中国所有的河流在河道中流动的同时,还会向右侧河岸偏移,从而对右岸产生侵蚀。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呈东西流向,南岸是河流冲刷侵蚀的对象,且相比于北岸要潮湿。河流北岸属阳,南岸属阴的说法由此而来。

河流受地球偏向力的影响向右侧河岸偏移

综上所述,就有了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结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城市的地名都来源于“某水之阳”,如:洛阳、辽阳、睢阳、汉阳等,此类地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当然也有包含“阴”的地名,如:淮阴、江阴、湘阴等,但并不多见。在风水学中,山南水北是最佳的居住环境,秦朝国都咸阳就是这样的城市,算得上古代都城选址的代表,咸阳地处渭河以北,九嵕山以南,风水学上属山水俱阳之地,这就是咸阳的由来。

咸阳地理风水

地图学与方位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地图学开始初步发展,传说中,《山海经》最初的文本中曾有《山海经图》,如果属实,应该是我国比较早的有关地图的文献。出土于甘肃天水的战国《放马滩地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地图。

出自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驻军图》则是一副早期的军事类地图,该地图采用的是上南下北的识别方式,与现代地图中上北下南的识别方式正好相反。其实,我国早期地图发展史上,这种上南下北的识别方式十分常见,只是因为我国的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为了在地图上体现臣民对帝王的尊敬,才开始以北为尊,采用上北下南的地图绘制原则。

《驻军图》:采用上南下北的绘制方式

正是因为早期的地图识别方式为上南下北,因此,在这样的地图识别原则的影响下,当时许多具有方位词的地名遗留到后世,与上北下南的地图识别方位产生了矛盾。

陇右与江左并不是古代的某个行政区或者地名,而是一个地理区域的代称。

六盘山在古代又名陇山,南北绵延数百公里,南缘与秦岭相接,将关中与陇西隔绝开。以陇山为界,陇山以西称作陇西,从早期的上南下北的地图识别方式上看,陇西在左右方向上又称作陇右。

长江下游的芜湖到南京江段呈西南东北走向,偏北的程度更明显些。因此,历史上将此江段以东的地区称作江东,如果改为上南下北的地图绘制方式,从左右方向上看,江东也被称作江左,江左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江左/江东

参考文献:

《地名史源学概论》,孙冬虎;《中国地图学史》,陈正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1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