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恶劣的大西北,靠什么孕育人口和文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稍有常识的人就会知道,历史上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主要还是在气候适宜、水源充沛且土壤肥沃的地带,这样的地区更容易出现早期的人类聚落文明。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经济结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也决定了这个区域是否能繁育更多的人口,是否能出现发达的农耕文明。
原始人类01“胡焕庸线”下的地理分异
众所周知,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两大发源地,也正是黄河与长江所滋养的土地形成了中华文化早期的聚落文明。在中国的边疆地区,在今天人们所认为的荒芜之地,其实也出现了发达的区域,只是这些区域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没有形成像黄河与长江那样的大片人口聚集区。
中国有一条主要的人口分界线,叫“胡焕庸线”,是从黑龙江的瑷珲到云南的腾冲之间的一条虚拟的直线。虽然这条线是人为创造的,不是一条实际的自然分界线,但对今天中国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焕庸线(红线)胡焕庸线不是一条简简单单的人口分界线,其实还是一条天然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其线以东的位置主要是由平原、丘陵以及滨海地带组成,这条线以西则是由戈壁(包括沙漠)与高原组成。
从气候构成来看,其线以东是典型的东部季风区,其线以西则是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原区。中国最初的文明地,如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辽河等区域,都处于胡焕庸线以东的位置。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适宜,这样的环境特别适合早期农耕文明的发展,同时也最容易集聚人口。
同时,广袤的平原与低缓的丘陵地带,为人口的聚集提供了足够生产生活的空间。适宜的气候、充足的降水以及平坦的地势,都直接影响了胡线以东的人口结构与密度。
西部高寒地区相较于东部的季风气候,西部的自然环境多以干旱、半干旱与高原缺氧的环境为主。气候因子也直接决定了当地的降水、气温等自然条件,而自然环境的方式又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与生产生活方式。
由于自然与经济环境的限制,胡焕庸线以西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人口适宜居住的区域。同时由于西部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特点,也导致胡线以西的人口聚集比胡线以东复杂了很多。
02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
胡焕庸线西部最突出的地区就是中国大西北,其面积包括今天的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西部与陕西中西部地区。
其实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可以乌鞘岭作为分界,乌鞘岭以东的区域,多少还受到些黄河与季风气候的恩惠,这样的居住环境与胡线以东较为近似,如渭河沿岸的天水与宝鸡,黄河沿岸的陇右地区与宁夏平原,青海湟水谷地沿岸的海东市与西宁等,成为西北地区人口主要的聚集地。
今天的乌鞘岭(笔者摄)从历史文化的演进方向来看,上面提到的这些区域也是中国境内文化最早的诞生地之一,如湟水谷地至甘肃陇右一线就诞生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渭河上游地区就诞生了伏羲、女娲与炎帝的传说(关于这三个人物的发源地说法还不一)。
而从乌鞘岭以西开始,季风气候已经消失得无形无踪,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乌鞘岭以西的区域主要包括今天的河西走廊与新疆等地,这一带的经济多为绿洲型农业,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不再依靠大气降水,而是变成了冰川融水,在冰川融水的滋养下,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绿洲,有水的地方才会有人烟,没有水的地方就是一片戈壁与荒漠。
一旦离开河流,就是荒芜的戈壁滩(笔者摄)所以在整个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几乎每条河流都成就了一个本地文明,如石羊河的武威、黑河的张掖、疏勒河的酒泉、尼雅河的民丰、叶尔羌河与喀什河的喀什与和田等。
甘肃疏勒河因为这些区域的河流多为冰川融水汇集而成,自然生态要比胡焕庸线以东区域脆弱了许多,所以一旦出现环境的异动或者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就可能对当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如历史上著名的楼兰古国、居延塞等,都是因为河流的改道与生态恶化而导致此地文明迅速地覆灭。受到自然环境的不稳定性与土地承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自然很难出现大规模人口聚集的区域。
楼兰古城遗址03文史君说
自然环境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文明的演进历程,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只有大量人口的聚集才能建立起强大且延续性强的文明。而在资源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文化的进程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演绎着属于这块区域的精彩,西北地区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从河西走廊开始一直到广阔的西域,这个看似并不富足的地区,却成为了东西方文明相互沟通的纽带。
04参考文献
满志敏:《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年。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黄河·黄土专刊),年第10期。
中图社编辑部:《中国分省地图集》(甘肃卷、新疆卷),中国地图出版社,年。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