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秋淋天气
典型例题一:(·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陕西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其中关中地区人口数量最多,西安为六朝古都。秦岭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是我国的“中央空调”、“中央水塔”。
材料二“秋淋“是陕西对9月~11月初左右秋雨的称谓,陕西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暴雨多等特点,主要发生在关中南部和陕南大部地区。
(1)解释“秋淋”天气特征的成因。
(2)从气象灾害角度,评价秋淋天气产生的主要影响。
(3)秦岭是中国的中央水塔,说明其形成条件。
(4)与陕南、陕北比较,简述关中地区人口数量众多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
(1)秋季冷空气南下与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受山脉阻挡,锋面滞留,(降水时间长);暖湿空气受地形抬升强烈,(雨量大,暴雨多)。
(2)产生低温冷害:引发洪涝灾害:缓解来年的春旱。
(3)秦岭位于于我国大陆中部:海拔高,河流发源地,提供水源;夏季风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植被丰富,涵养水源,水质洁净。
(4)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数量众多;开发历史悠久。
典型例题二:(·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陕西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其农业主要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毫米及以上)是关中平原人们对秋雨的习惯叫法,该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特别是关中平原南部地区“秋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关中平原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其东西狭长,南北狭窄,像一条带子缠绕在关中北部,被称为“旱腰带”。下图为关中平原位置和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分析“旱腰带”地区地表水缺乏的自然原因。
(2)分析关中平原南部地区“秋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成因。
(3)分析关中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少,降水变率大(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表起伏大,水流速度快,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黄土)土质疏松,下渗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
(2)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当地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且受地形抬升,降水量大;受地形阻挡,冷锋长时间滞留,降水持续时间长。
(3)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和提升产品附加值;(打破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增加经济收入;林果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下降(调整农业结构),有利于保持水土。
典型例题三:(·全国)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陕西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东西长、南北窄,像一条腰带缠绕在渭河平原北部。该地区以旱灾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 “秋淋”是陕西关中地区对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秋雨的习惯叫法。当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陕西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暴雨多、形成的灾情严重等特点。
材料三 图乙为陕西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简述“旱腰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析“秋淋”的成因,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析图乙所示的农业结构调整给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降水季节变化大,春旱严重;黄土覆盖,地形破碎,地表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
(2)成因: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加上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不利影响:“秋淋”不利于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的播种,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3)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林果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下降,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
1.《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目录
3.《中国地理小区域例》总目录
4.《世界地理小区域例》总目录
5.《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6.《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7.《中国地理小区域例》获取方法
8.《世界地理小区域例》获取方法
9.可编辑年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资料包免费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