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艰辛的脑力劳动创作,最光荣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创造最光荣。”对50年代的这部动画片《小猫钓鱼》,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对主题曲里的“劳动最光荣”一定不陌生。因为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都在重复着这个话题,经久不衰。
我们都是劳动者
无论是工人、农民、商人,还是知识分子、学生,或者自由职业者等等,大家都在不同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尽己所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国家建设、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我们都是光荣的劳动者。
创作是诚实、艰辛的脑力劳动
创作是一种异乎于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同样在为建设人类文明贡献着力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保存下来,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痛苦和欢笑化作文字、音符、图画等艺术形式,让其他人也能从中去体验,去感悟。
创作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要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积累。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查阅资料,甚至要学习各类知识,然后艰难地构思、不断地修改。这一过程,都要创作者独自耗费大量的脑力、体力去完成。
作家陈忠实说过,“我体会到,创作是最孤苦伶仃也是最诚实的劳动。”所以他的《白鹿原》被评论家认为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创作最光荣
透过创作者的作品能洞见人生的千姿百态。好的作品,影响力是惊人的。
从小处说,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受某部作品启发,进而立志最终成才的事例,并不罕见。从大处说,可能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一部《黄河大合唱》在当年如同一曲冲锋号,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毅然投身抗日浪潮。即使在今天,它也仍然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更不用说传承几千年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春秋”。“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四书五经不仅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中国乃至将来的社会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能够感染人、引导人、警醒人和启发人,能够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这样的创作当然是光荣而神圣的。
做一个光荣的创作者
其实人活着,谁都有思想,谁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将它记录下来,成为创作者。随着文化的普及、资讯的发展,创作的形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
只要与社会热点互动共生,体现社会责任与担当,彰显观察与思考后的理性光芒。这样的作品,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
做一个真正的创作者
随着技术时代的来临,机器软件同样可以创作。然而,机器毕竟是机器,它没有人的情感、人的灵魂,距离生活、距离你我的内心世界相当遥远。机器软件可以通过搜索、整合等一系列运作完成作品。但是人不能做机器。
就在4月30日,媒体报道:江苏大学公布对理学院教授戴美凤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决定。这又是一起论文涉嫌抄袭,丢人丢到了国外。
4月初,Nature杂志旗下知名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Reports)主页刊发一则撤稿声明,一篇完成于年的论文被撤。原因是该论文大量抄袭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经济大学的一篇于年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
要做一个真正的创作者,而不是抄书匠。
多读书,会读书。随时记录灵感。完善加工输出。
创作本就来源于对既有信息的重组和思考。多读书,从书本吸收知识和他人的智慧,然后磨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稍纵即逝的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需要随时记录下来。然后完善加工输出。
坚持创作70年,写了上千首诗的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对生命保持敏感,题材就不会匮乏;只要对语言保持敏锐,文字就不会粗糙。”
创作者是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五一劳动节同样是创作者的节日。用手中的笔抒写英雄时代的英雄赞歌,用铿锵的文字撑起文人的风骨。
创作最光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