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成区面积位列全国第五位,过去五年高
前不久,据西安市对外发布的《西安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年年底,西安全市常住人口.37万人,西安迈入千万级人口城市。同时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西安成为特大城市”,而根据西安媒体“西安发布”年2月20日对外公布的数据,过去两年西安市新增户籍人口万人,全市户籍人口总数达.6万人,户籍人口接近万人,迈向真正意义上的特大城市。
人口增长给一座城市将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促进该城市的消费(如餐饮、住房等需求),同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也将随之增长。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对于用地标准有着严格的细分和要求,例如: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0㎡/人内确定。并且要求用地统计范围与人口统计范围必须一致,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
不难理解,就是当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要求范围内,将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反之则保持现有建设用地总量不变。
那么过去五年间,西安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是否与人口增长匹配呢?
西安建成区面积位列全国第五位
建成区面积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根据标准城市研究院对于过去五年(-)我国大陆城市建成区面积的统计排名可以看出:成都(.71k㎡)、天津(.31k㎡)、重庆(.17k㎡)、广州(.71k㎡)、西安(.08k㎡)、青岛(.88k㎡)、北京(.09k㎡)、杭州(.60k㎡)、兰州(.57k㎡)和郑州(.11k㎡)分列全国前十位。其中西安位列第五位。
而在全国城市已建成区面积最大的十座城市中,西安以.08k㎡位列全国第十位。
取得如此成绩,背后的推手离不开西安近年来的开发区建设以及撤县设区。
开发区:以产业带动新区建设
过去五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开发区的产业布局,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属性相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大做强”的原则,加大西咸新区、“四区一港两基地”和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一区一主业”,适时开展开发区优化整合,使开发区从产业聚集向能级提升转变,形成“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开发区产业发展新格局。
其中西安市高新区表现最为亮眼,年4月,韩国三星电子落户西安市高新区建立存储芯片基地,该项目为三星电子海外投资最大规模项目,同时也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电子信息行业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该项目的带动作用明显,随后五年中,先后有家世界强落户西安。
年11月,高新区再次外拓,正式托管西安雁塔区、长安区和鄠邑区的3镇10街道(托管面积.4平方公里)。
同时形成“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学院所”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打造“创新增长极”;
以“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打造“工业增长极”;
以“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
除此之外,针对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自贸核心区均根据自身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以产业带动园区发展,促进西安城区建设目标。计划到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
建设副中心城市高陵户县撤县设区
为加快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副中心城市。
年12月13日,GWY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高陵县,设立西安市高陵区;年8月4日,高陵“撤县设区”正式挂牌,结束年的县制历史。
高陵区将作为未来大西安发展的主城区,主动承接大西安北跨渭河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产业,围绕“3+1”万亿级产业发展发挥作用,努力成为大西安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年11月24日,GWY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 年9月9日,鄠邑区“撤县设区”正式揭牌。
鄠邑区将建设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未来逐步成为承接西安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的主战场和主承载区。
高陵区和鄠邑区的设立,将西安城市主板图分别向北和向西南方面拓展,未来也将加速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如城际铁路)、招商引资、吸引人口等,同时有利于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功能在更大区域内展开(如高新区土地发展瓶颈,接连拓展代管长安区、鄠邑区土地)。
过去五年来,西安市不断推出优化引进人才政策,户籍人口持续增高,位列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加大各开发区产业调整布局,以产业带动新区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收效;进一步拓展城市板块与布局,先后撤县设区高陵区和鄠邑区,加速推进两区城镇化进程发展,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自身定位发挥城市副中心作用。正是以上种种举措,使西安取得了我国大陆城市建成区面积第五名的优秀成绩。
预计到年,西安将建成国际水准的中心城区,以西咸新区为新的城市中心,向北向东与富平、阎良、三原、高陵及临潼形成互联互通、功能互补的现代新城;向南向西加快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
同时加强国际开放、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打造以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现代商贸、丝路会展、人文体育多领域全面发展的大西安发展格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