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白鹿原中的点睛之笔,拍戏时因
文/长安说书撰
年拍摄《白鹿原》时,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男一号兼监制人的张嘉译坚决撤换了女演员“白灵”。
张嘉译找到北电老师,带着“关系户”孙铱进组。外界一度传言——孙铱是孙俪妹妹。多年后的一次电视节目上,真相才被揭晓。
拍摄《白鹿原》,费尽心力的人当属张嘉译,他既是男一号白嘉轩,还要充当监制人。作为一个陕西人,作者原著作者陈老的后辈,作为为家乡代言的一部史诗级大剧,张嘉译忙前忙后,除了尽可能地拉投资人,还要寻求一批实力派演员。
事实上,任何一个导演、任何一个投资人都知道,拍摄像《白鹿原》这种历史题材宏大、民族色彩浓厚、集传统文化和封建旧制于一体的史诗级大剧等于自讨苦吃、出力不留好。
一部55万字的作品,囊括中国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年历史巨作,要如何呈现?怎样叙述,改编剧本、寻找原始条件和素材,都是一件件浩大工程。由于社会变迁、生活进步,对于书中所写的某些风俗、习惯早已淡化。《白鹿原》之所以被称为是一部民族秘史、民族文化的凝练和荟萃,原因便在这里。
为了真实、彻底最大程度还原历史旧貌、社会文化,张嘉译找到了同样是陕西人的导演刘进,两人一拍即合。
陕西人,有一股倔劲儿,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就像大秦帝国里“雄赳赳”的那种精神。可以说,陕西人(关中平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代言,最典型,最能体现纯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当时流传一句话:“高片酬的角色、剧本很多,演员可以自由选择,但是《白鹿原》就只有一部。”对于《白鹿原》拍摄,如果一心向钱、片酬看,不带一点个人情怀、民族家国大义,演绎不出作品精髓。斥资2亿,最后请来位左右的一线明星,这便是为什么很多大牌愿意参演的原因。
事实上,很多人都明白,只要这部戏取得成功,自己就能定格在观众大脑、演艺事业的艺术长廊里。就像《红楼梦》里的邓婕、《三国演义》里的鲍国安······被观众认可。
在张嘉译一番游说下,他找来了雷佳音、秦海璐、李沁、何冰以及邓伦和孙浩等大牌演员。当时有一个角色,很微妙,她是整部戏的“画龙点睛”之人,这个角色就是白灵。白灵的参演者李梦,当时还是一个学生,没有太多经验。可是,一经试戏表现非常出色。因此她参演女角白灵。
白灵在《白鹿原》当中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个夏天,百灵鸟悠扬婉转,白灵随着鸟叫降临人间——她像一个精灵一样,传奇而美好。作为白嘉轩的女儿,她别具一格,进省城,逃婚、闹革命。她追求新奇的东西,一次次让白嘉轩下不了台,拿她没有任何办法。
白灵是叛逆的,是接受新知识的青年,她抛却了旧观念的束缚,是一股新生力量。生逢乱世,怀抱理想,这也就决定了她必将成为历史车轮下的牺牲品。每一次时代变革,每一次革命,每一次理想的落实都会有流血、牺牲。
白鹿原,朱先生是精神领袖、社会信仰的存在。他不仅代表了新思想、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继承最为通透的智者。如果说朱先生是旧时的理想主义者,那么白灵便是一股新生力量。
白灵最后被活埋,她的死是惨烈的、悲痛的。在偏安一隅的宁静的白鹿原上,唯有一股股鲜活的力量,才能搅动这潭死水,让这里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所以,白灵之死越是惨烈,越有冲击力。
无可厚非,白灵的角色是重要的存在,她寄托着我们的社会理想。可就是如此重要的角色,在拍摄时因为口角而停戏、删戏,这对演员李梦来说,实属可惜和遗憾。具体怎么回事呢?
《我就是演员3》当中,李诚儒“刨根问底”直接还原了当时真相——李梦耍大牌,和工作组闹得不可开交,这才喊停。张嘉译只能重新找人,最后携孙铱出演白灵。李梦的戏份全然被删。
遗憾就此落下。彼时,李梦在节目中哭诉:“自己永远感谢白鹿原,曾经是自己不懂事!但现在已经成长了!”
电视剧《白鹿原》上映后,一时间评分飙升到9.4。毋庸置疑,《白鹿原》是成功的——后来斩获最佳电视奖,导演刘进也拿下了最佳导演奖。
然而,电视上映一段时间却遭遇了下架,原因很简单,剧中太多大尺度的男女情节描写,不宜呈现。无奈之下只能进行删减。由此,《白鹿原》由最初的85集缩减到77集。
有人问,被删减掉的77集都演了什么?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白鹿原》第一次遭遇删减了。作者陈忠实花费6年光阴写就《白鹿原》,可以说是他的生命之作,耗尽半生心血,注入了一生力量。
年的“茅盾文学奖”评审过程中,23位评审员全票通过;然而在年的二度审核上,却遭遇了尴尬一幕,部分评论家一致反对《白鹿原》入选“茅奖”。原因在于书中太多大尺度的“男女情节”描写,悖逆社会价值观。评论家们一致认为,唯有删减当中的多达字的“颜色描写”方能通过“茅奖”审核。
对于一个作家,对于中国文坛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那是任何一个文学创作者的梦想。无奈之下,陈忠实只能忍痛删掉字得以通过。有人不明白字是一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部短篇小说,可以单成一册书。
因此,陈忠实也感叹:“删减后的《白鹿原》只能打60分,刚好及格。最深刻的白鹿原世界在那删掉的字当中。
陈忠实,他既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有风骨的文人。《白鹿原》凝结了他的一生心血。它是一部渭河平原上的雄奇史诗,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秘史。关中平原,作为中华大地的“心腹”之地,这里有最纯正的民族文化,最能代表民族底蕴和人文色彩。成书《白鹿原》,是天命所归,是浩浩荡荡历史的催生。
一部白鹿原,半部近代史。《白鹿原》是中国五四以来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从历史地位来看,它比肩《红楼梦》,将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时期镌刻定格在人类文明的坐标上。陈忠实不朽,《白鹿原》流芳万古!
著名评论家白桦这样评价《白鹿原》:"白鹿原几乎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作品。"
西方学者评价:"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文学作品,它不是历史,却又囊括历史;它比历史有温度,有生命,是社会文明的活的标本。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开化。时隔20年后,曾经《白鹿原》中删减的字重新走进读者视野、回归大众。那些被疑惑和删减的字得以和大众见面。
三秦大地,生生不息。如果对《白鹿原》你还停留在电视作品阶段,不妨翻看陈忠实的原著,它更震撼人心、也更激荡灵魂。#白鹿原#
戳上
-End-
文/长安说书原创
往期精彩:
分数远超北大线,不敢填志愿;俞敏洪:曾经想把新东方做成斯坦福
一个“守活寡”到疯,一个纵欲被杀!被时代意志左右的白鹿原女人
莫言:现实里我很怂,文学写作我色胆包天、胆大妄为,贾平凹躺枪
贾平凹:吝啬、小气之人值得深交,初次见面就大方的人让你吃大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