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文化旅游五大平台联合吹响文旅战疫
疫情防控在继续,文化服务再接续。平凉博物馆在暂停对外开放期间,结合单位实际,在线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线上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和陈列展览,继续为您推送“线上博物馆”。让您足不出户安心宅家的同时,打破时空限制,尽享平博历史文化盛宴。
云看展
《陇宝泾华——平凉历史文化陈列》远古家园·文化纷呈·仰韶文化
第一单元远古家园
距今—万年的第四纪,地球终于迎来了人类的出现。平凉境内陇山附近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充分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产、生活着。而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文化类型多样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充分证明早在多年前,平凉就是史前文明的交汇地带。
第二组文化纷呈
青铜时代之前,平凉境内还有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文化遍布陇山东西及泾渭流域,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渭河流域,极具地方特色的常山下层文化也多有发现。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平凉境内出现了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而得名,距今约-年。仰韶文化在平凉以中晚期遗存为主,面积最大的是刘家坪遗址。当时的先民通常定居在河谷地带,以原始农业为生;房屋以方形或圆形的半地穴式为主;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制陶技术,制作了大量绚丽夺目的彩陶,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仰韶文化聚落复原
仰韶文化陶器陈列(左)
禾纹曲腹彩陶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采集于静宁县城关镇峡门村。上腹部绘3组连续图案,每组由一条竖线、4个小圆点、6条凸弧纹组成,由圆点向两侧对称引出凸弧纹,上下重叠,中间饰以简笔的枝杈图,形成枝繁叶茂的植物图案。类似于禾、这样的彩陶主题纹饰在平凉庄浪等地也有发现,大地湾文化陶器中也多有表现,应与原始祈农活动有关,其形象应为当时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包括平凉在内的整个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早中期是以易栽培的黍为主要粮食作物,仰韶文化晚期以后相对高产的粟类作物开始广泛栽培,并开始栽培大豆、水稻等农作物。静宁县博物馆藏,现陈列于平凉市博物馆。
附加堆纹陶缸,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采集于静宁县贾河豆家坪。通高56.3、口径52.8、底径26.5厘米,泥质桔红陶,内杂羼和料。敛口,宽平沿,内唇尖,外唇圆,颈微鼓,深腹,上腹鼓,下腹斜收,小平底。口沿及上腹抹光,下腹饰斜绳纹。腹中部饰一圈附加堆贴掐塑纹,以此相隔,上下堆贴搭配有序的弯月形和圆饼形日月纹。此缸体形大而规整,保存基本完整,属于仰韶文化瓮棺葬具,主要作为成人二次葬具来使用。因在同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河南伊川附近出土较多,故又称为“伊川缸”。以圆圈或半圆形表示太阳或月亮,这是最简单、最古老、也是人类早期最为普通的观测天体的符号。远古时期天文立法、气象气候、天体运行、季节变化,均以太阳、月亮的盈亏、圆缺为基准。日为众阳之宗,月为太阴之象。陶缸堆贴日月纹内涵精深,蕴含着有关天体天象、阴阳变化的原始宇宙观,反映出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对天象已有一定的认识,“观象授时”的科学意识正在萌发。静宁县博物馆藏,现陈列于平凉市博物馆。
红陶唇口曲腹瓶,仰韶文化,征集于平凉市崆峒区。高20.6、口径2.6、底径5.6厘米。细泥红陶。唇口,束颈,平肩,曲腹,小平底。器表磨光。平凉市博物馆藏。
平行线对三角纹彩陶钵,仰韶文化,征集于庄浪县。高8.0厘米、口径18.5厘米。细泥红陶质。直口,圆唇,浅腹,圜底,腹部黑彩绘三角形与平行线组成的几何纹。平凉市博物馆藏。
来源:市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