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三击掌几句唱词中存在的历史逻辑错
《三击掌》是秦腔著名连台本戏《五典坡》中的经典折子戏。陕西关中一带的街头巷尾处处都流传着王宝钏与薛平贵那楚楚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三击掌》这一折戏里,王宝钏为了批判其父那种嫌贫爱富的守旧观念,并且向说明“寒门出才子”的道理,在剧中唱道:“老爹爹莫要那样讲,有平贵儿不要状元郎。有几辈古人对父讲,老爹爹耐烦听端详。姜子牙钓鱼渭河上,孔夫子在陈曾绝粮。韩信讨食拜了将,百里奚给人放过羊。把这些名臣名相名儒名相一个一个人夸奖,哪一个他中过状元郎?老爹爹莫把穷人太小量,多少贫寒出栋梁。”由于这一段唱词的音乐设计悦耳动听,极具感染力,所以为绝大多数的秦腔演员和观众所青睐。
但是我们要是细细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这几句唱词中,存在着严重的历史逻辑错误,首先澄清一下“姜子牙钓鱼渭河上,孔夫子在陈曾绝粮。韩信讨食拜了将,百里奚给人放过羊。”四句所蕴含的历史典故:姜子牙是商朝未年人,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花甲之年,在渭水垂钓时,被周文王发现,后辅佐周武王成功地**了殷纣的暴政,建立了周王朝。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封建社会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孔子年少时做过许多卑贱的工作。后周游列国,始终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地方。孔子非但未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欢迎,且时常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威胁,孔子畏于匡、孔子困于陈蔡,形容狼狈。
韩信生活在秦末汉初,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流落大街乞讨,受人夸下之辱。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百里奚是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家境甚贫,颠沛流离,曾与人放羊,后出游诸国,到齐国,不被任用;又至周,仍不被任用;后被虞公任用为大夫,晋灭虞后被虏,作为陪嫁之臣被送往秦国,因秦穆公以媵臣待之,出走至宛,为楚人所执。后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牡羊皮将其赎回,授以国政。称为五羖大夫。任秦大夫七年后,与蹇叔等共同辅佐穆公建立了霸业。相传他死后,秦国“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以示对他尊重和哀悼。
王宝钏所列举的姜子牙、孔夫子、韩信和百里奚,这四个人都是受过大灾大难,后来又建功立业,福荫后人乃至子孙万代的,但是他们的出身是很卑微的。王宝钏以此四人的经历,来劝导其父,接受城南乞讨的乞儿薛平贵做女婿,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下文中他又说道:“哪一个他中状元郎?”这就存在严重的历史错误了。王宝钏生活的年代是在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状元”是指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考取头名进士的人。而我国的科举制度是在隋朝时才开始设立,唐太宗时期日臻完善的。
而前文中所提到的姜子牙是商周时期的人,孔子和百里奚都生活在春秋时期,韩信是秦汉时期的人,在那个时候我国的官方用人制度都是察举制,到魏晋时期才设立九品中正制,根本没有科举这一说法,所以也就不存在状元。王宝钏在驳斥其父的谬误观点时,自己也存在着这么大的一个缺憾,难怪其父会勃然大怒了!(这里调侃一下,大怒的原因剧中很清楚——婚姻不门当户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