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公布

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月24日,由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的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在线上举行。入选的六个考古项目分别是:西安太平遗址、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西汉帝陵霸陵遗址、咸阳洪渎原墓葬群、西安新小寨元代赵氏家族墓地。

  四方辐辏——陕西西安太平遗址考古发现

02:08

  太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东太平庄,是在斗门水库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发现的古遗址,东北距西安主城区约15公里。位于秦岭北麓向渭河谷地延伸的一处河流阶地上,地势开阔平坦。

  太平遗址位置(左上黄色三角)及年度发掘区域分布图(红框部分)。

  年度发掘区域分为三处,分别位于遗址的西部、东部和北部,发掘面积平方米,共清理各类遗迹余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角器等遗物。还发现有百余件为质地通透、加工精致的玉器,主要器类有璧、璜、笄、臂钏、佩饰等,也有少量带线切割痕的玉料、玉璧芯、毛坯等。

  太平遗址出土玉器。

  此外还出土不少卜骨。出土的陶器几乎涵盖了所有客省庄二期文化中常见的器类和组合,主要有斝、鬲、盉、鬶、盆、尊、绳纹平底罐、喇叭口高领折肩篮纹罐、带塔式盖敛口折肩瓮、各类单耳罐(杯)、双耳罐、双大耳罐、三耳罐等。此外,还出土一件反映古代礼乐制度的陶铃和一枚刻划精美图案的陶牌饰。

  东发掘区遗迹正摄影航拍图(上为正北,南部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灰沟即环壕的东南转角部分)。

  本年度的考古工作初步表明,太平遗址是一处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大型中心性聚落,年代约为距今-年前左右。与周边区域所展示出的文化联系表明太平遗址已经具备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奠定了关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都城文化的史前基础。

  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考古发现

  周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聚落,被学界认为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和西周都邑之一。近年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以厘清聚落结构和判断聚落性质为首要学术目标,以寻找聚落框架性遗迹为田野工作重点。经过至年度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以下重要收获:

  王家嘴1号建筑基址。

  首次发现了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编号F1),是认定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性质的关键材料。

  发现了一座西周早期的城址(内城),规模远大于以往发现的同时期西周城址。

  发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西周晚期城址(外城),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城址,外城城址总面积约万平方米。南墙长,东墙长,外城南墙、东墙与内城南墙、东墙大致平行。

  周原遗址西周时期城址。

  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编号F2),丰富了周原遗址的内涵,并基本确认了战国美阳县治所在。在王家嘴周边以往曾多次出土“美亭”陶文,本次工作还发掘出了两例“美阳”陶文。结合以上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确认战国时期的美阳县就在周原遗址的这一带。

  “美阳”陶文。

  近两年的考古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周原考古与研究的深入,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具体而言,一是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的发现,填补了以往周原遗址无先周时期高等级建筑的空白。结合以往关于聚落规模与文化性质的认识,可以肯定周原遗址乃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东周时期美阳县位置的确认,可结合文献进一步证明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就在周原。二是规模巨大、布局方正的西周城址的发现,是探索我国先秦时期筑城史的重大进展,为厘清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相关遗存性质,以及聚落与社会变迁过程提供了参照背景,为三代都邑建制提供了难得的实例。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考古发现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位于骊山北麓,规模宏大,埋藏丰富。经过60年的考古工作,基本摸清了秦始皇帝陵园的结构与布局,陵园之外也发现有大量陪葬坑、陪葬墓,以及修建陵墓时留下的相关遗存。

  秦始皇帝陵园(由北向南拍摄)。

  外城东门遗址位于封土正东约米。年以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先后对外城东门遗址开展了大量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对其规模有了初步认识,大致确定了外城垣东门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7米,东西宽22.4米,但是对门道数量与建筑结构认识并不清楚。

  为了给秦始皇帝陵园外城垣展示复原提供可靠资料,促进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发掘全景。

  本次发掘严格遵守《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以地层学为指导,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发掘搞清楚了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的规模、形制和基本结构。确定了外城东门属于夯土台基式建筑,为一门一道的城门结构,门道经过抹泥整平,残存有彩绘。门道的边缘以及高台式平台的拐角处均有人工石质建筑材料,柱洞遗迹,可以确定城门除城墙墙体外,还存在附属建筑。

  门道及其石构件。

  本次发掘厘清了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的营建与毁坏过程。利用地层堆积关系可以确定,东门门址先开挖大的地基坑,然后在坑内进行细夯;坑内细夯与坑边之间采取粗夯方式填充处理。在夯土台基之上,进行墙体与附属建筑的营建,墙体外侧抹有草拌泥,甚至有彩绘。从存在红烧土和碳屑的情况看,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之后还经过流水破坏形成自然冲沟。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其陵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是中国陵墓制度史上的重要节点。本次发掘为秦始皇帝陵的礼制建筑的规模、等级、布局,乃至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和中国建筑史的认识与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霸陵遗址考古发现

02:45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北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约0米,东距窦皇后陵米。

  白鹿原西部地三维形图。

  年开始,考古人员对江村大墓外藏坑、陶窑遗址、陪葬墓等进行了发掘工作。江村大墓发掘了8座外藏坑,其长度在6.5—72米之间,宽3—6米,深6—9米。大多为带斜坡道的竖穴土圹形制,底部有木椁遗迹。出土着衣陶俑(个别戴刑具)、陶器、铁器、铜器,以及漆木器(包括木车马)遗迹等。另外,还清理出“器府”、“中司空印”等明器铜印。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着衣陶俑。

  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包括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铜印。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霸陵平面格局上承长陵、安陵的“无为而治”,下启阳陵、茂陵,平陵及杜陵的“独尊儒术”,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折射出西汉帝国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它带字文物等,证实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的建设理念。南陵外藏坑众多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咸阳洪渎原墓葬群系列重要考古发现

  咸阳洪渎原是我省大中型古墓葬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已持续开展考古发掘近七十年。上官婉儿墓、薛绍墓、隋王韶家族墓园、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北周武帝孝陵等历史名人墓葬的不断面世,令这个消失了一千年的地名,因为考古发现再次为公众所熟知。

  洪渎原墓葬成任墓地M1唐代7天井封土大墓发掘现场。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洪渎原发掘了战国至明清古墓葬3余座。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中,我们采取片区制发掘管理,通过预判发掘成果、精细化发掘方式和全面的资料采集,使考古发现和发掘资料尽可能发挥整体化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18个月的发掘中,共发现战国晚期王陵(王后陵)及其陪葬墓地1处、西汉早期墓地1处、东汉家族墓地12处、西晋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至隋代公共墓地1处、北朝隋唐墓园81座及大量宋金明清平民墓葬,出土文物总计余件(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收获。

  咸阳洪渎原墓葬群是超大型的历史时期墓地,墓主是秦咸阳城、汉至北朝长安城、隋唐长安城这些中国历史上最鼎盛朝代的都城的居民。在同一地点发现延续时间如此之长、数量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时代和类型基本没有缺环的古墓葬群,在考古学史上空前绝后。

  洪渎原墓葬西蒋墓地M十六国墓出土釉陶马。

  本次考古发现了北朝隋唐家族墓园的完整发展轨迹,使北朝隋唐高等级墓葬的围沟兆域初次形成序列,对于中古时期的等级观念和丧葬意识,以及深层次的社会背景都有所反映。

  出土文物有突破性发现。东汉晚期的金铜佛像、北魏墓门楼土雕神像等前所未见,刷新了我们对相应时期考古遗存的认知。出土文物中精品较多,可资开展深入的多方位研究。此次发掘所获丰富的资料,加之七十年以来洪渎原墓葬的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成果,其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中国史,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将极大地有助于阐发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西安新小寨元代赵氏家族墓地考古发现

03:11

  年5月至11月,为配合西安华润国际文化商业中心项目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曲江新区雁展路南侧发掘古墓葬、灰坑、窑址、古井等各类遗存余个单位,遗存时代从战国延续至明清时期。其中,在发掘项目中部发现一组共9座墓葬,呈南北两行,由西北至东南依次排列,根据出土文字材料和墓地排列方式,发掘者推测这9座墓葬为一处元代家族墓地。

  墓地墓葬分布。

  这一墓地内墓葬排列整齐,有台阶式道砖室墓、台阶墓道土洞墓和竖穴墓道土洞墓三种,均为东南向,前两种规模较大,主要位于墓地西部,由阶梯墓道、过洞、天井、砖封门、土洞或砖砌墓室和左、右、后三个壁龛等结构组成,后一种规模相对而言比较小,主要位于墓地东部,由竖穴墓道、土洞墓室组成,部分在墓室后壁有后龛。

  M46出土陶俑。

  此次发现这9座墓葬组成的元代家族墓地,排列清楚,传承有序,为宋元时期流行的贯鱼葬,体现了五音姓利学说影响下的墓葬埋葬次序。这批墓葬时代基本贯穿了有元一代,墓葬内涵较为丰富,包含多种葬制葬俗和大量、多种类随葬品,不仅体现了元代西安城中赵氏一族的家族兴衰史,更为研究元代关中地区中下层官吏阶层的思想文化与丧葬习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另外,墓葬出土的瓷器品种丰富、时代明确、延续时间长,为研究元代瓷器的器型特征、元与南宋之间的交流和贸易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

编辑:王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