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河看秦东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央广网渭南6月12日消息(记者舒隆焕)夏日的秦东大地,郁郁葱葱的秦岭美不胜收,极目远眺,奔腾不息的黄河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渭南,这个黄河与秦岭相恋的地方,正努力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奏响秦东大地上的黄河新乐章。
近日,记者跟随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渭南市生态环境局承办的“行走三秦大地建设美丽陕西”行走黄河调研团走进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等多个沿渭河或沿黄河区县,深入城区、企业、乡村,用脚步丈量渭河、黄河,目睹黄河生态之美与高质量发展。
水质趋好城市、企业治污先行
位于渭南市临渭区的渭南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该市较大的污水处理厂,是这座城市老城区、中心城区所有生活污水的“净化器”,污水处理后排进沋河,再流经渭河后汇入黄河。
渭南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城市污水处理前后对比(央广网记者舒隆焕摄)
渭南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鹏超介绍,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万吨,目前一、二期工程均满负荷运转,设计出水水质为一级B标准。经过一次提标改造后,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了一级A标准。他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变得更好,为渭南市保护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污水达标、安全排放,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位于渭南市华州区的金钼集团金钼股份矿冶分公司钼炉料产品部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钼冶炼产品供应商,除了工业废弃、废渣,工业废水排量不容忽视。年6月,环保部门检查发现该厂硫酸尾气排放存在问题,该厂在整改自查时,又发现工业废水处理、排放等不达标。
钼炉料产品部动力分厂厂长周永星说:“为了解决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该产品部建设了工业废水深度治理项目,年6月自查发现问题后,投资万元,采用‘生物制剂协调氧化+超滤反渗透抗污染复合膜’技术,日处理废水立方米,实现了工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记者了解到,新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运用后,该厂已经累计处理工业废水13万立方米,出清水率达到80%。目前,钼炉料产品部废水总排口在线监测COD累计平均排放浓度21.29mg/L,氨氮累计平均排放浓度1.39mg/L,符合《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限值要求。
钼炉料产品部升级改造后的废水处理设施(央广网记者舒隆焕摄)
该厂一位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作为企业要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三废”处理设备进行升级,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效益,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企业必须为生态环保“让利”,紧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渭河渭南潼关吊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位于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渭河干流南岸渡口附近。水站属于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网,是渭河入黄河前控制断面。渭河河水流入黄河前将在这里进行“终检”。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的污染防治状况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渭南市环保监测站自动监测室主任黄国栋说:“该站近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渭河水质持续好转,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均稳定在皿类水质,年1至4月高锰酸盐指数为3.33毫克/升,同比下降31.,氨氮为0.24毫克/升,同比下降40.0%。”
人居改善乡村有“秘诀”
农村的生活污水怎么处理?合阳县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有着自己的“秘诀”。
为了解决村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年合阳县白灵村建设了污水处理厂,铺设了雨、污水管网和排放管道,每日可处理80立方米污水。据该村村干部介绍,村里的所有污水通过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四级处理后排进蓄水池,用作村民浇地、村里浇树等灌溉用水,可以满足全村户生活需求。
距离白灵村不远的福德村,也有一座污水处理站,回收全村排放的污水。该村还通过新改建无害化厕所余户,达到了常住户全覆盖。记者走进一个农户家中,庭院敞亮,厕所干净,墙壁上还挂着提倡文明生活的标牌。记者了解到,该农户住着两位老人,村里给老人补助装修了旧院子,现在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方便了许多。
合阳县白灵村村貌(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农村污水处理只是合阳县进行人居环境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农户改厕和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合阳县已经建成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9个、示范样板村23个、重点达标村86个。
“合阳是沿黄河的重点县,有4条支流从合阳入黄河”。合阳县副县长原向勇表示,作为沿黄河县区,守护好黄河责任重大,做好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保证合阳境内各水系入黄前同时达到“国考”(三类水质)和“省考”(四类水质)标准,是我们践行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发现,合阳县部分乡村建设了“文化大礼堂”,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活动阵地。这也为加强环河流域生态环保宣教、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了文化阵地。
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杨松峰表示,生态修复与保护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希望通过挖掘生态建设背后的文化、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环保工作,发动更多的群众行动起来,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
高举“生态旗”打好“旅游牌”
秦岭区域采石点生态恢复治理曾是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之一,问题反馈后,华阴市加快整改,对多个峪进行采石点水土保持恢复整治。通过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裸露土地整治率达到94%,植被覆盖率达到85.95%,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恢复了昔日的山青水绿。
“以前的这里的山体遍体鳞伤,四处倾倒着废渣。”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华阴分局局长姚建荣说:“去年12月,我们完成了大敷峪宏发采石点的山体修复,目前已经进入管护阶段,我们有信心修复好山体‘伤疤’。”
秦岭区域采石点生态恢复治理(央广网记者舒隆焕摄)
山体“伤疤”修复,山青水绿,发展更有“底气”。
山体修复后,华阴市南部的秦岭各峪道、支流的水汇聚到城区河流,形成湿地和景观湖。长涧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便因此获益,该工程是立足城市防洪、城市建设、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重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和民生工程。
沿着堤顶道路、滨河旅游大道,透过金水桥、观澜桥,向南便能看到华山,看名山、观碧水,格外引人入胜。
记者了解到,该工程所在地位于华山景区入口不远处,是华山游客往返休闲、消费、娱乐的必经之地。姚建荣坦言,来华山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是上山游玩,下山就走,驻足留宿山下继续游、吃、娱、购和体验华阴民宿文化的寥寥无几。如今,通过长涧河流域综合治理,水质变好了,环境变美了,将继续打造多个休闲旅游小镇,既能让市民休闲运动有个好去处,也能实现“山下留客”,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华阴市长涧河流域综合治理(央广网记者舒隆焕摄)
三河交汇,雄关虎踞。见证过无数战火纷争的潼关,如今依然静静地矗立黄河之畔。站在潼关博物馆城墙一览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的壮阔,加之特有的关隘文化魅力,引无数游人来此凭吊怀古,一睹千古名关真容。
近年来,潼关县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湿、封育禁牧等措施,其中封育面积1.5万亩,设立机械围栏10公里。对河道、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绿化造林、保护湿地资源,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变化。
三河交汇处的潼关(央广网发潼关宣传部供图)
环境治理见效后,潼关县围绕黄渭河沿岸旅游产业聚集带,深入挖掘发扬“黄河、黄金、黄土地,古城、古关、古战场”文化潜力,优先保护,科学发展,围绕“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休闲养生游、湿地风情游、关中民俗游,打造“人在路上行,身在画中游”的黄河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扎实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这也为“华夏金城”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