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星火系列白道沟坪窑场

北京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69585/

本文摘自许永杰著:《农耕星火》,故宫出版社年。欢迎个人转发,机构或媒体转载请与本公号联系。所有转载或引用,务请注明原出处。若有出入,请以原书为准。

上世纪五十年代,甘肃省文管会在兰州附近的黄河北岸发现一座史前时期的窑场。该窑场坐落在白道沟坪的徐家坪台地上,现存陶窑12座。这些陶窑都修筑在生黄土上,形制相同,方形窑室,窑箅上有九个火眼,三三排列,非常整齐。残存的窑顶距地表30—50厘米,窑室的保存高度70—80厘米,由此可知这批陶窑是同一时期建造和使用的。12座窑址在窑场上的分布是4个在北面为一组,5个在中间为一组,2个在南面为一组,另1个单为一组在东面。北、中、南三组南北一线排列,每一组之间,都有一个灰土坑。坑内乱堆着烧窑的废弃物,有经火烧过的红黄色土、青灰色土、木炭、草灰、炭油子、破陶片等。遗留在灰坑中的陶片多经火烧烤,一些表面遗有火烧的烟痕,一些是窑内烧硫变形的。陶窑的窑门都开向灰土坑,表明这些窑与窑之间的灰土坑是制陶烧窑的操作空间。在窑场里还发现一个备料坑,这是一个底小、口大、周壁外凸成弧形的小圆坑,坑内和坑口附近上遗有制作陶器的泥料,包括红胶泥条、红胶泥块和夹砂红泥块。另外,在窑场内还发现两件绘制彩色陶器的工具,一个是研磨颜料用的石磨盘,一个是调配紫红颜色用的高边分格陶碟,都出在陶窑的旁边,两件工具的上面,还遗留着鲜艳的颜色。(参见图一)白道沟坪的陶窑没有发表具体的陶窑资料,同属于五十年代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清理的第二期遗存的一号陶窑,与白道沟坪陶窑年代同时,可作为其性质与结构的参考。(参见图二)

图一、白道沟坪窑场之一部分

图二、庙底沟龙山时代一号陶窑平剖面图

陶器是史前时期人们最主要的生活用具,制陶业也是史前社会一项主要的生产部门。制陶的出现与人类定居相联系,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不断成熟。

在陶器发明阶段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陶器是随意在地面上拢火完成的,既没有专用的陶窑,也没有特定的烧制地点,陶器的质量不高,生产规模不大,主要用于满足本家庭、本氏族或本聚落的需要。

到了前仰韶时代,有了专门的陶器烧制地点。属于裴李岗文化的河南郏县水泉遗址,陶窑在距离居住区西边80米的地方,而墓葬区则在居住区的南边,这种遗址的功能分区,表明陶器的烧制是属于整个聚落的。

在仰韶时代早期,烧窑有专门的地点已经是比较普遍的事情了。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窑场设在居住区围沟的外面,共发现6座窑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窑址分散在不同的居住区内,二号陶窑位于甲组房屋的东北角,三号陶窑位于丁组房屋的北边,十一号陶窑紧靠东北寨门,另几座陶窑位于村西。这种分布形式表明,不同的居住区都有各自的陶窑,用以烧制本居住区居民使用的陶器,陶器的烧制是由专门的制陶家庭承担的。湖南澧县城头山城址大溪文化时期,窑场设在城内居民区的西边,陶窑有的专门烧红烧土块作为建筑材料,有的专门烧一种陶器支座,与陶窑组合一起的有料坑、储水坑和工棚,大溪文化的制陶业不但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更有了与之相应的成熟的工艺流程。

仰韶时代晚期的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在遗址南部发现了制陶作坊区,由成排分布的陶窑、房址及窖穴等组成,包括8座陶窑,12座制陶用房和若干储藏窖穴。渭河流域这一时期大型中心聚落存在大型的制陶作坊区,这种作坊区的存在表明,陶器生产的高度专门化,同时存在着全社会的产品分配机制和与陶器有关的交换或贸易网络。

属于龙山时代的白道沟坪遗址,是一处专门从事制陶生产的聚落。当时的制陶手工业中包括淘土备料、制作熟料、制坯、成器、彩绘、火工、成品包装运输等一系列工序,制陶工匠在生产过程中,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这是很成熟的制陶手工业。在与白道沟坪年代大抵相当的内蒙凉城老虎山遗址,陶窑多有附属的相关的设施,如专门烧制罐类器的三号陶窑,就已经具备工作台、工作面、陶坯晾晒地、取土坑、运送、装窑、烧火等各种场所。

到了龙山时代的晚期,制陶业的专门化就更加普遍,一方面是集体劳作的窑场继续存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甘肃天水师赵村遗址都有设施齐全的窑场;另一方面是陶窑的分散化,制陶成为一些家庭或家族的世代相传的技艺,陕西西安客省庄遗址,一座陶窑修建在一座房屋外间的墙角处,河北邯郸涧沟遗址的几座陶窑散布在居住区内,陶窑附近还发现有与制陶相关的水井。

陶器的制作是土与水与火的完美结合,其制作工艺要较木器、石器、骨角器复杂得多,需要世代积累和传承。从仰韶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布局有序的大规模的窑场,表明当时的社会有着这样一群人——谙熟制陶技艺的陶工,在这里进行着有组织、有分工、有秩序的劳作。这些专门从事制陶生产的人群,无需再进行农业等其它生产劳作,他们不仅可以生产出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具,还可以从其他人群那里,换取粮食、副食、衣物、石器和骨角器等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人类社会发展至这一时期,“于是发生了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恩格斯语,出自《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9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