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游玩,记得顺便去游览泾渭分明语
当初能出门游玩的时候,自己和许多人一样不懂得珍惜,以至于宅到现在;等疫情过后如果再给一个机会,我一定还要去西安看看——多少繁花落长安,昔日繁华葬长安。!作为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十三朝古都”岂是浪得虚名!“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那可是郭老说的——当初西安秦兵马俑这一伟大奇迹的发现,在二十世纪的考古史上可谓是叹为观止。在那里去转转城墙、看看碑林、尝尝小吃之后,就得给自己换个口味了——倒出一点时间往北行进,去高陵区看看。
一般人还真想不到这里——高陵区位于西安市北部,距西安市钟楼和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新市政中心仅7公里。在这里除了继续看看古迹,比如说其境内的唐昭慧塔、李晟碑、东渭桥等古文化遗址,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处“泾渭分明”的河流交汇奇观。说起这个成语,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没人不晓的,但要论及它的出处、根源等,大家就不见的都知晓了。
“泾渭分明”这个成语,其实就是来自流经西安高陵区两条河流交汇而形成的一道自然景观。“泾”——指的是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渭”——指的是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两条河流在高陵这里交汇时,会呈现出一清一浊两种颜色交汇而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古人就把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泾河和渭河孰清孰浊
这是一个不大好明确回答的问题,因为回答此问题时一定要把它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比如说春秋时期,就是泾水清而渭水浊,其依据来自《诗经》“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到了唐代的时候,却变成了泾水浑浊而渭水稍清——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源于诗人杜甫的《秋雨叹》,诗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如此种种,最后得到出结论是: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大约有六次反复。
后来,相关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等也给出了合理的结论,认为在漫长的时间演变中,泾、渭两水的清浊随着人类活动的变化、流域植被的保存与毁坏以及水土流失是否严重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在泾水和渭水上游区域开发程度的不同等,都会导致这两条河流含沙量有不同的变化。
现在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据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治理力度,这两条河也有些许变化——但整体上泾、渭两条河流都成了浊汤的模样,现在已不大可能完全再现当年“泾渭分明”的盛况了。但越这样说,越是想能亲自到现场去,看看自己的运气如何!
泾河和渭河各有传说
这两条河对于西安本地人可能有直观的印象,但对于外地人来讲,不分别拿出两条河的有关传说,恐怕还真没有感觉。下面就分别说说有关两条河的古代传说——估计每个人小的时候都听过。
魏徵斩泾河龙王
唐贞观年间,泾河龙王化作一秀士与一卜卦者打赌。为了赢得打赌,龙王在接受玉帝圣旨之后,却故意把下雨的时机和雨点数改变了,结果被发现。龙王赶紧求卜卦者指点,求卜卦指点说,如果你不想被“武曲星”魏徵斩首,就必须得求李世民帮助。李世民接到龙王请求后,一口便答应下来。第二天想了一个办法,故意让魏徵和自己下棋,意在稳住魏徵。哪知在下棋过程中魏徵竟然小睡了一觉——这正中李世民下怀,心想这样龙王就安全了。哪知魏徵正是利用睡觉时间挥剑斩了泾河龙王。所以后来泾河龙王魂魄就经常去找李世民哭冤……没办法,李世民被派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去守门——门神之说也就此诞生。
渭河垂钓待君王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强国周的国君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者正在用直钩钓鱼,奇怪的是他一边钓鱼嘴里还一边唠叨说:“快上钩呀!愿意上钩的快来啊!”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者攀谈起来。得知这位老者姓姜名尚,字子牙,是一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的人。感觉这就是自己要寻访的大贤人,于是请他做了国师,并帮助自己控制了当时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天下,为灭商奠定可靠的基础。后来姜子牙又辅佐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终于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西周。
想象着到那里的那一天,一边看着双河静流,一边循着古迹,一边回味着传说故事……想想都是一件特别惬意的事情!也可能今后去那里时“泾渭分明”的奇观已不太容易看到了——但是到达那个地点本身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要看到的景色了!各位是否认同我的说法?!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交流,并不吝点赞、加为好友!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著作权属原作者,如涉侵权,请通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