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若赵国廉颇出征,是否能够力挽狂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

秦国在前年攻韩国上党,上党降赵,赵国名义接手但并没有与秦军直接决战,随后秦国又用了两年基本吞并上党,兵锋直指赵国本土,廉颇才领军20万和秦军在长平对峙,当时已经是公元前年的事了。赵国平阳君在反对接收上党时说:“秦以牛田,水通粮。”而赵国本土和上党还隔着太行山脉,运送粮食应该比秦国的水运损耗率更大。更何况秦国国力更强和动员机制更加先进。我认为如果廉颇守的话,赵国应该会被秦国耗死。赵国战胜秦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其他国家的援军。

秦国发动长平之战根本就不是为了上党,或者说不是为了赵国的任何一个城池,为了城池有必要发动那么大的战争?投入那么大的国力?或者说为了城池有必要坑杀降卒?给自己留下重大历史污点。秦国最终的想法是弱化赵国。

赵国45万人不全是军人,有许多年老后勤保障等。到国家层面的大利益面前我不认为离间计会成功,赵王换掉廉颇的原因是赵国国力实在耗不起了,必须换个主动出击的蒋帅,所谓离间计成功只是赵王顺水推舟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赵括是个有能力的人。很佩服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使一个小小的赵国能在战国后期跟秦国对打。长平死了几十万士兵依旧能在后来打秦国,实在厉害。

就算双方死耗,赵国也会被拖死,秦国人口、粮食、财富都比赵国强。廉颇之所以会下台,就是因为他死守不出,赵国快撑不下去了,才会寄希望于赵括,希望他战神附体、速战速决,最后赵括主动出击中了白起包围圈。正确的做法是专心把这20万兵养好待秦军变化,而不是让部队出战。也不是拒绝上党,拒绝上党,强的就是会打弱的,上党只不过是个借口,没这个借口也会找别的。不能打只能不打,可战之机如果始终等不到灭亡也没办法,但只能等等就对了啊。也许白起突然死了不就能打了?难道因为这二十万养不起让他们早点死了还能保存点国力?秦军粮草除了关内,还有部分是河内郡,河内郡的老少都被征发为民夫。

会不会是秦国把每个赵国可以上赵王名单的将军生平记录给白起和范椎,让范从人心看赵王会选谁,让白起看那个军事能力弱不行,综合考虑出赵括既然赵王会选,白起又打得过的人,由此反间计为赵括,赵王不成熟啊,这种大战敢用年轻人,自己找死,汉武帝就让中年卫青为元帅,霍去病为分兵。而且看地图知道赵国持久战有利,因为邯郸就在上党下面,而咸阳则老远了,其实大家高看了蜀国对秦国粮食作用,都江堰之前蜀国穷,而且出蜀国难,用出去一粒粮食路上可能消耗五粒,再从咸阳估计前线吃一粒后面要消耗十粒,所以秦国更消耗不起,粮食不足,才反间计。

另外,不要觉得关内太远,粮草不济,实际上,秦军可以从泾河、渭河直下黄河,走孟津、沁水,水路+陆路运输到前线,而赵国也要翻过太行山南段,运输优势并不大。

而且,秦国的耕战体系,邯郸的商业帝国,存粮不是一个体量的,实际上邯郸一直存粮不足,长平之战开战之前,外交挫败,不仅援兵求不到,连粮食都不好买到了。

所以,长平决战是赵国被迫发起战术进攻,从战略上处于被动状态,所以被秦军牵着鼻子走,而赵括是来前线执行进攻战术的……

我个人以为,如果坚持用廉颇,大概三个可能性,

第一,放弃上党郡,退守林州、涉县一带。

第二,扛不住国内压力强行进攻,失败,退守。

第三,强行进攻中伏被围,战略大决战归根结底,打得还是国力。

其实赵括打的也不错了。三年下来也杀伤了大半秦军,加上秦军基数大,其实基本上是一比一的伤亡,虽然不算什么经典战役,但是对手是白起,算是一个称职的少壮派军官。虽然看起来赵军第一仗败了,加上白起撤军,基本上达成了赵国的战略目标,而且撤换白起后的两仗,赵军大败秦军,其实秦国吃亏更大,司马迁写得太隐晦了而已。

先不说粮食问题。换将赵括前,赵国在长平战场才一二十万人吧?三百万的人口少了一二十万劳动力,庄稼还是能收的。作为守城方,赵国就可以利用城墙优势比秦国少出不少士兵,反之秦国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和粮食资源。如果赵孝成王有点战略眼光和政治头脑,赵国和秦国谁会先撑不住?!赵孝成王担心粮食短缺其他邻国打赵国主意,秦国也怕啊!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之外的博弈。只可惜赵孝成王太年轻,对父亲留下的这一批人不信任,又没能力完全掌控这些老臣,终究斗不过亲昭襄王这只老狐狸。

秦国相对六国是变法最彻底的,是脱胎换骨式变革,经过几代人的累积,深入每个秦人的骨髓,长平之战也是秦赵两国之间,除过将领,武器,人数多寡,到最后更是国家国力的较量,更是后勤保障的比拼,秦国光后勤运粮动员60万百姓,更有四川和渭北的粮仓支持,也是战国争霸最大以及最后的一战,谁都输不起,名将不过是其中一环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