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出身贵族,胸怀天下,可不是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姜太公出身寒微,七十多岁还一事无成,他老妻一气之下不和他过了。他跑到渭河边钓鱼,用的鱼钩是直的,半天也钓不起来一条。看见的人既好笑,又觉得惊奇,议论纷纷。
这事被周文王听说了,心有所思。他刚好作了个梦,梦见有只大黑熊跑进屋里。巫师给他解梦,还专门为此占卜,然后告诉他,这是吉兆,将会得到贤才辅佐。
周文王半信半疑,就带着人到渭河边巡游,恰好碰见姜太公。一番攀谈,周文王惊喜不已:这不正是自己盼望已久的贤才嘛!看着姜太公一把年纪,又敬佩又激动,当下便尊称其为“太公望”,拉着他同乘一辆车回到国都。看到的人都很惊讶。
姜太公被尊为“太师”,协助周文王治理国家。文王之后,周武王更是对他尊崇有加,尊称他为“师尚父”,让他掌管、训练军队。没过几年,周武王、姜太公就带领部队,会合天下诸侯灭了殷商,建立起来周朝。
姜太公成为开国勋臣,位居三公,尊贵无比。他老妻找他复合,他把一盆水泼在地上,说:“你能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吗?”他老妻羞愧而退。
历史事实可不像传说那么简单。
姜太公名叫姜尚,又叫吕尚。他曾经钓鱼的地方在渭河之滨的磻溪,在今天宝鸡市境内。
他是河南辉县人,为什么会在这里钓鱼呢?因为他祖居于此。
他是炎帝后代,炎帝居于姜水,所以姓姜。他的祖上在大禹时代协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被封为吕侯,封地就在今天的山西吕梁地区。后代又以封地为姓,所以他又姓吕。再往后,经过夏、商多年的人口繁衍迁移,其中一支吕姓宗族就迁移到了陕西宝鸡地区。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宝鸡岐山县的孔头沟发现一处大型古聚落遗址,具备殷商晚期和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而在聚落墓葬群中出土的青铜器上发现有“大公”和“墉公”的铭文。
“大公”就是“太公”,而“墉公”是文献记载姜太公儿子的称呼。最后经考古专家鉴定,这里正是姜太公家族的墓地。
所以,考古证实,姜太公家族在殷商末年,西周初年就生活在宝鸡岐山地区。这个地方属于吕姓诸侯国。
吕姓诸侯国的东面,是申姓诸侯国,历史上和吕姓诸侯国有血缘关系;西面是姬姓的诸侯国西周。
殷商末年,周文王统领的西周十分强大,而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有三分之二的诸侯归心西周。吕姓和申姓诸侯国虽比不上西周,但势力也不可小觑。
姜太公虽然出身姜姓贵族,但属于远亲支系,到殷商末年已经沦为平民。但他志向很大,胸怀天下,读了很多书,跑了很多地方,见多识广。除了看书就是到处跑,这也是他到七十岁还一贫如洗气跑老妻的主要原因。
但他可不是随便瞎跑。史书上记载他“三入殷商,三就文王”“周之兴也,吕牙在殷”。西周诸侯国开始兴旺起来的时候,他正在殷商的地盘上活动。
他在殷商的国都朝歌宰牛卖肉,赔得一塌糊涂;后来又跑到延津黄河渡口卖饭,也赔了个净光。
他心思根本不在挣钱上,却非常留意别人的言谈。有人买东西,只要愿意和他聊几句,告诉他都城里又发生什么稀奇事儿了,商纣王又举办了什么大型活动,他听得一高兴,给不给钱都无所谓。
闲的时候走访新朋旧友,顺便把地形、道路、黄河几个渡口都记在心里。
没有几年,他便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然后拜访各路诸侯,侃侃而谈,令人刮目相看。
再往后,就是渭河边直钩钓鱼的故事。这时,他已名声在外,虽然普通百姓对他不太了解,但不少诸侯、大夫却是早已谋面或早有所耳闻,尤其是有血缘关系的吕侯、申侯对他更是尊崇备至。
他要钓一条大鱼,鱼饵就是他自己。
周文王对他也早有耳闻,或者可能曾经见过面,而且互有嘱托。
渭河边上,听君一席谈,胜练百万兵,周文王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高兴得心花怒放。一边口中尊称“太公望”,一边携手相邀,当下就非拉着姜太公和他同乘一辆车回去。
一个贵为侯王,一个是平民老头儿,天尊地卑,真是素昧平生的话,即便再怎么口吐珠玑,说得天花乱坠,这样的情形又有多大可能?
传闻只是传闻,事实应该没有那么简单。
多年后,周武王孟津观兵,其实是在伐纣之前的一次军事演习。
西周的军队出师之际,姜太公左手拿黄钺,右手握白旄,发布命令说:众水军将官,赶快统领部队,集结船只,迟到者斩首。
到达孟津,别的诸侯不召自来者有八百多。这一方面是人心所向,另一方面很难说没有姜太公过去联络和游说的功劳。
这次演习也让周武王看清楚了自己的实力和人心所向。二年之后,就通告各诸侯国正式征伐殷商。最终牧野一战,七十万殷商军队临阵倒戈,只用了一夜时间就攻下了商都朝歌。商纣王被逼爬上鹿台自焚,殷商灭亡。
西周和诸侯联军雄赳赳开进朝歌。姜太公立在战车上意气风发,威武异常。史书上说他“虎踞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根本不像七八十岁的老人。
周朝建立后,姜太公因功勋卓著,第一个被封为侯,封地在山东临淄。这个地方非常落后,土地瘠薄,百姓缺吃少穿。另外,还有原来商朝的属国莱国兴兵作乱。
姜太公带领军队先打败了莱国,建立起齐国,稳定了地方政治,然后开始治理。
司寇营汤宣扬“仁义”治国,与姜太公以法治理的理念不合,不服从命令,姜太公下令将其斩首。
姜太公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结合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的特点,“因其俗、简其礼”,推行与周礼有所出入的开明政策。发展黍、稻种植,开展金属冶炼、丝麻纺织、捕鱼晒盐等手工业,鼓励与周边诸侯国进行商业贸易,“农、工、商”并举。
没有多久,齐国制造的衣服鞋帽、出产的鱼盐铁器就开始畅销天下,齐国由穷乡僻壤之地发展成为富庶的东方大国,为春秋时期齐桓公第一个称霸天下打下坚实基础。
齐立国四十年后,姜太公逝于镐京,年寿岁。后世尊其为兵家鼻祖、武圣,并逐渐被神化。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他更是成为“神上神”,“众神之神”。至今民间在建新房、乔迁新居时,有贴神符“姜太公在此,诸邪神退位”的习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