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大动脉贯通综合施工难度世界罕
这是迈进新时代,陕西一项可以载入史册的水利工程。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实现全线贯通,这是人类从底部横穿秦岭的首次尝试,标志着陕西版南水北调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不久之后,源自汉江的汩汩清水将穿越秦岭,助力陕西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场景。
2月22日,随着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岭北TBM刀盘破岩而出,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实现全线贯通。图为中铁十八局工人从岭北TBM刀盘缝隙挥舞红旗。赵晨摄
陕西版南水北调取得重大进展
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新增一条连接通道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2月22日上午11时17分,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工程通水指日可待,不久即可实现关中和陕南两地人同饮一江水的梦想。这是人类首次从底部横穿秦岭山脉。隧洞总长98.3公里、最大埋深米,是引汉济渭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工程综合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洞内常年温度超过40摄氏度、相对湿度达90%。在施工中,高温、高湿、强噪、强岩爆、突涌水等灾害叠加发生,可以说是隧道施工难题的集合。隧洞掘进以来,共发生岩爆余次。工人施工要戴钢盔、穿防弹衣。年2月28日,岭南施工场地突发涌水,最高涌水量达每天4.6万立方米,抢险历时两个多月。引汉济渭工程攻克超长距离通风、高频超强岩爆、超长距离运输、高耐磨硬岩、秦岭地质构造复杂等诸多施工难题,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奖励,为我国乃至世界类似工程修建提供了“陕西智慧”。
陕西水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陕南水多,关中焦渴,陕北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关中和陕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经多方论证并报请同意批准,陕西启动了省内南水北调工程——引汉济渭工程。
工程把汉江流域的水引到关中地区。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调水规模达15亿立方米,可满足西安、咸阳等城市在内共21个受水对象的生活及工业用水,惠及万人,支撑全省1.1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引汉济渭工程让汉江汛期多余的水,成为有用的水资源,是洪水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典型。
“引汉济渭工程将解决关中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为关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水动力’。”省水利厅厅长魏稳柱说,此外通过水权置换,可以为陕北地区在黄河争取更多用水指标,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引汉济渭工程完全可以和都江堰、郑国渠等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相媲美。”王浩说,工程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之间新增了一条重要的连接通道,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补充,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
2月22日,位于秦岭天华山脚下的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等待贯通时刻。赵晨摄
秦岭输水隧洞综合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月22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隧洞施工中应用的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长、埋深大,导致在施工中,强岩爆、突涌水等灾害叠加发生,工程综合施工难度世界罕见。隧洞建设中,超长距离施工通风创造了世界纪录。“施工通风是地下工程的命脉,好比人的呼吸系统。如何对洞内污浊空气进行高效稀释、稀释到何种程度,是工程实施的成败所在。”作为通风领域的专家,铁一院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总设计师李凌志说,“秦岭输水隧洞实现了TBM法独头掘进施工通风距离16.5公里、钻爆法无轨运输施工通风距离7.2公里,创造了世界纪录!”“引汉济渭隧洞施工岩爆预警与防范”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秦岭隧洞岩爆等级综合判定方法和分级标准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成果的应用,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保障了施工安全,取得了余次岩爆无一人死亡的成绩。为了确保通水后隧洞和水质安全,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内科研机构研发具备无人巡检和自主导航等功能的水下机器人,未来将实现隧洞内智能安全巡查、故障清理和信息采集。引汉济渭工程还创造了很多纪录,隧洞全长和埋深均为中国第二,拥有米的亚洲最长距离通风斜井,黄金峡泵站是目前亚洲第一高扬程大流量泵站,三河口水库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为国内第二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指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遇到了长距离施工通风、超硬岩、高频强岩爆、突涌水和高温高湿等多种世界性难题,克服了多种突发情况和关键技术问题。为了解决施工技术难题,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基地,聘请中科院院士陈祖煜进站工作,特邀工程院院士王浩、张建民助力攻克工程建设难题;联合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多项科技创新研究;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发表科技论文余篇;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水动力”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引汉江水北上,解关中之渴,润泽三秦大地,是多年来三秦儿女的心愿。随着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的贯通,这个愿望即将成真。
上古时代,河水泛滥。大禹历时13年,完成治水大业,救民于洪水。京杭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秦修郑国渠、建都江堰,进一步增强了国力,为一统中国打下坚实基础。汉凿成国渠,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南水北调,连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人的治水史,就是一部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创业史、发展史、奋斗史。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建设是国民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陕西都是个缺水的省份。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陕西缺水问题愈发严重,夏季“水荒”成了很多人抹不去的记忆。为了破解缺水这一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陕西人苦苦求索。从黑河水库、李家河水库,到引乾济石、引红济石工程;从年省内南水北调设想提出,到年《陕西省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出台;从年,秦岭输水隧洞准备工程开工,到如今隧洞全线贯通,寻水路上三秦儿女不断进行着尝试探索。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陕西把引汉济渭工程作为一项解决全省水资源短缺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全力推进。“老陕”铆足了“拧劲儿”推进工程建设。工程综合施工难度世界罕见,每掘进一米都极为不易。建设者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韧劲,克服了强岩爆、突涌水、有害气体、长距离通风等一个又一个施工难题,刷新了一项又一项工程纪录,把纸上的设想变成实实在在的惠民水利工程。
玉带穿秦岭,碧水润关中。引汉济渭工程像一条丝带,穿越秦岭连通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补充。这是有史以来,陕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是秦人治水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人云: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有了引汉济渭工程带来的强劲“水动力”,陕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步伐必将更加稳健有力。
已基本建设完成的三河口水利枢纽。许奥博摄
七问引汉济渭
Q1
为何建引汉济渭工程,关中缺水吗?
陕西省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且区域分布不均。渭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只有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立方米的绝对缺水线。关中、陕北水资源总量不足全省的30%,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立方米和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立方米的最低需求线。而陕南地区水资源总量超过全省的70%。
Q2
引汉济渭工程如何造福三秦?
缓解关中水资源供需矛盾,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水动力”;通过水权置换,可以为陕北地区在黄河争取更多用水指标;促进陕南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充分发挥防洪效益,减少洪涝灾害。
Q3
引汉济渭工程何时供水?
引汉济渭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三部分组成,拟采取“一次立项,分批配水”的建设方案,力争在年内率先向西安供水。到年,计划每年实现配水10亿立方米。到年,计划每年实现配水15亿立方米。
Q4
这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第一次“牵手”吗?
不是,已经有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实现连通长江、黄河水系。比如: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工程、引乾济石、引红济石、引湑济黑等。
Q5
引汉济渭工程是把汉江水注入渭河,流向大海吗?
不是,汉江水经秦岭输水隧洞到周至县境内的黄池沟配水枢纽,再通过配套管网向21个受水对象供水,并不是直接注入渭河,流向大海。
Q6
引汉济渭工程会对生态造成破坏吗?
引汉济渭工程采取了多种环保措施,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其在环保方面的投资额达10亿元。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入关中后,可以遏制地下水超采量2.58亿立方米,可以退还被挤占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2.5亿立方米,有效改善渭河水环境。
Q7
秦岭输水隧洞贯通后,如何巡检?
省引汉济渭公司提早布局,瞄准隧洞未来安全运行和检修工作,联合国内科研机构正在开展具备无人巡检和自主导航等功能的水下机器人研发,在确保正常通水的情况下,实现隧洞内智能安全巡查、故障清理和信息采集。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