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钓鱼的必备品,从原始社会沿用到今天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讲起鱼钩,似乎已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东西。尤其是那些热衷垂钓的老手更是了如指掌,他们可以如数家珍地向您介绍鱼钩的种类和型号,但说到鱼钩的起源和它的演变过程,却鲜为人所知。

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始于原始的狩猎活动。《尸子》载:“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这条材料清楚地说明,鱼类成为人们的食物,已是在燧人氏之时了。原始人类多居住在依山傍水之地,水中丰富的鱼类资源自然地成为他们捕获食用的对象。我国考古工作者已在许多原始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人们食用后而遗弃的鱼骨,这也清楚的表明了原始人类的捕鱼能力。

人类早期捕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棒打、手捞、箭射、网捕等,真是想尽一切办法。在我国的半坡遗址中就发现有不同形制的鱼镖,应当说这是相当进步的叉鱼工具。钓鱼始于何时,目前很难断言。不过,民族学的资料告诉我们,最初的钓鱼并不用钩,如现今居住在云南境内的部分少数民族在钓鱼时,把一根系着麻绳的竹竿斜插在岸边,绳的下端栓上鱼饵丢在水中,当鱼吞食鱼饵时,岸上的竹竿便急剧的摇动。这时钓鱼者便快速猛拉鱼竿,将鱼甩上岸来。恐怕是最古老的钓鱼方法的遗风。

随着原始狩猎经济的发展,人们又发现用树的棘刺、鸟类的爪子也可用来钓鱼,进而加以仿照制作钓具。据研究,贝、石、木等都曾是制作钓鱼具的原料。较易于加工的木质钓具的出现可能很早,但因其极易毁损、腐烂,迄今难见其真实面目。我们现在所见的原始社会时期的钓具主要是骨质的。就其形制来说,可分为钓针、钓钩二大类。

钓针,现在许多人都不清楚了。但如果说起古代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当年姜尚垂钓渭河边,用直钩钓鱼,口中念念有词。他就是用这种“怪诞反常”的行为让了更大的“鱼”一周文王“愿者上钓”,请他出马辅助打天下。由此可见其心志不在于鱼而在乎政局。姜尚以直钩取鱼难道真是“怪诞反常”吗?不!古时确曾有无弯钩的钓具。

在大连地区的原始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这种钓具—钓针。钓针多为骨质。当初人们是这样使用它的:将线绳系在钓针的中部,饵料穿在针的两边。鱼食饵时,钓针随即顺着鱼的口腔滑下。当钓鱼者拉紧鱼线,钓针便会由于一端受到阻碍,方向发生改变,横别在鱼体中。这时的鱼,真是欲吞不进、欲吐不出,从而被捕获。姜太公那种“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的认识,恐怕也正是源于这种实践吧。

钓钩的出现大概不比钓针更晚一些,因为在一些原始社会遗址中,它们是同时并存的,或许因为钓针远不如钩适用,所以逐浙被挤出钓鱼的舞台,而弯钩却成为主要的钓具了。

我们尚能见到的骨鱼钩大约有两种:一种无倒刺,一种有倒刺。无倒刺的可能略早一些,有倒刺的则较为晚出。这种鱼钩距今算起也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半坡遗址中被人们发现。鱼钩有了倒刺,使鱼在咬钩后很难以逃脱,捕获量因之增大,所以它也就成为以后长期使用的定型钓具。

在人们发明金属以后,骨鱼钩又逐渐地为铜、铁鱼钩所代替。现在看来,古代的鱼钩体都较大,长度一般都在五厘米以上,这说明当时钓捕的对象都是相当大的鱼。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鱼钩也在不断地演进,如今已形成“繁荣昌盛”的鱼钩大家族。但是,千百年来鱼钩的基本形制却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