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个关注点,学霸

高中地理复习和新课的全部课件在这里,请使用!

1.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m,乙点海拔为m。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m。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坡度的大小只与等高线的疏密有关吗?

提示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坡度的大小取决于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分布的疏密等因素。

3..特殊地貌类型的判读

①新月形沙丘

②梯田

③锥状火山

④风蚀蘑菇

⑤岱崮山

⑥冲积扇

⑦地上河

⑧喀斯特峰林

4.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

(1)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2)判断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

5.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

6.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实践

(1)选点

(2)选线

(3)选面

7.两地间的温差的计算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m)可计算出两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即:T差=0.6℃/m×H差。

8.两地间坡度大小的计算

下图AB两地的坡度:tanα=h/L。h为A、B间的相对高度(即BP),L为A、B间的水平距离(即AP)。

9.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下图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所以米≤ΔH<米。

10.闭合曲线数值大小的判读

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等值线原理。如上图中A地周围等高线数值为m,则该地海拔小于m,该区域可能为洼地(盆地);同理B区域海拔大于m,可能为高地(山丘)。

1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第一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确立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第四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五步: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下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间的剖面图如下:

12.地形剖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

(2)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m之间,B在~m之间。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m之间;b在~m之间;c在~m之间。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13.地形剖面图中的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坡”,“凸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图1)。

(2)是否穿越较高的山丘(山脊)。如果穿越较高的山丘,山丘后的地方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图2)。

14.地形特征的描述

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根据区域地形图分析该区的地形特征;

二是根据区域等高线图分析该区的地形特征;

三是通过地形特征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在高考中,常以“对气候或对河流的影响”等角度出现。

15.链接高考

(·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样卷评析]

[标准答案] 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四川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a);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b)。

据图b,描述图a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解析 根据图b中的海拔高度分析,该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结合图中经纬网判断,在西南部和东北部,等高线较稀疏,是高原分布区,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

答案 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海南地理)阅读图示资料,完成下题。

图中示意巴拉圭位置及地形。

归纳巴拉圭的地形特征。

解析 读图可知,巴拉圭的海拔基本在m以下,等高线较为稀疏,以平原为主,巴拉圭河的海拔较低,向两侧海拔逐渐升高。

答案 地势较低,海拔在米以下;以平原为主;地势自巴拉圭河(中部)向两侧逐渐升高。

(·福建文综)下图示意关中地区。读图,完成问题。

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E)的地形特征差异。

解析 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及河流的流向可知,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起伏较大,且南高北低;北侧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地势较低,且北高南低。

答案 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山东文综)读“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解析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东部是山地,西部沿海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答案 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01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02通视问题

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0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

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0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0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

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06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07引水线路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08交通线路选择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09水库

①.选在河流;②坝址——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坝高——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⑤坝长——工程量的大小。

10水系特征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1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2农业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3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

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4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5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一.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它的绘制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绘制地形剖面图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点。

1.定线:

确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如下图所示的AB线。

2.找点:

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剖面线与河流的交点、剖面线与山顶或山谷的交点,这些点均为控制剖面图上相应地点高程的控制点,如图所示1~15个点。

3.取尺:

根据要求,选取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如图所示的垂直比例尺就为水平比例尺的20倍。

4.画矩形并作平行线与垂直虚线:

平行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垂直高程(如图所示0米、米、米……)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图AB与等高线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向矩形底边(如图所示的MN)引出的垂线。

5.定位:

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点位,如图所示中的

6.点点相连:

用平滑曲线从点1’一直连到点15’,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7.注意点:

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二.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修建大堤、建设铁路和公路等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

例题:读下图(单位:米),完成

(1)在图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示),该点海拔约__________米。

(2)在地形图下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剖面图上标出M、N两点,将地形分成三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符号“//”标注出。

解析:第(1)题,图中有两个大的山头,一个山脊和一个低矮的山岗,以米等高线为基线,数一数它们到山头或山脊各相隔几条等高线,相差最多的地势最高。左上方H点(见图)与米等高线相隔8条等高线(米),其海拔要在米以上,但要低于米。

第(2)题,绘制地形剖面图根据上文所述步骤。

第(3)题,根据地形坡度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案,地势陡峭处宜植树造林,坡度较大处宜种植经济林木,平缓处宜发展种植业。从地形剖面图可看出M和N两点处是坡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分界点。

第(4)题,具体考查了水库坝址的选择,其区位选择应符合:工程量尽可能小,蓄水量尽可能大。

答案:(1)H位置见第(4)题图,~

(2)

(3)M、N点的海拔分别为米和米(参见上图),就剖面线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的坡度较陡,应该实行封山育林。在MN之间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开垦,但是可以适度发展果树种植。低于N的山前地带,地势较平缓,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

(4)见下图

历史课堂内外

我们立足中学历史课堂,把握新高考方向,提高大众历史素养!课件和试题每天免费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