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故事关中八惠之涝惠渠家门口的生态水
旧时关中地区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金周至、银户县”。产生这种说法是因为以前周至县盛产水稻,成熟时金灿灿一望无际,故称金周至;而户县(今鄠邑区)盛产棉花,成熟时白茫茫一片,故称银户县。
彼时水稻和棉花是两县的支柱性产业,造就了两县的富庶,因此“金、银”二字还象征着财富。不论是水稻还是棉花,它们的种植都离不开水,周至的水稻得益于黑惠渠的灌溉,上一期的“云游关中八惠系列”我们对黑惠渠做了详细介绍,在此不赘。这期要带大家解开“银户县”背后的秘密。
涝河,古称潦水,系古都长安八水之一,是长安八水中距离西安最远的一条河,主要流域在户县境内,属于渭河一级支流,其源头有两条,东涝河发源于静峪脑,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从涝峪口出山,最终流入渭河。涝惠渠渠首枢纽就建在涝河的出山口——涝峪口,是在涝河西岸原有民堰的基础上,扩大东灌区而修建起来的。
民国二十九年(年)一月及四月,依据近现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的“关中八惠”计划,民国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泾洛工程局先后派副工程师房宝德、设计队长黄朝建等人两次带队到户县勘察测量,八月底完成了涝惠渠的设计,定坝址于穆家庄,后因经费困难未能动工。
时间到了民国三十二年(年),时陕西省水利局向中国农民银行贷款,开始兴建涝惠渠。同年三月一日任命郑耀西(黑惠渠总工程师)为涝惠渠工程处主任工程师,三月二十八日施工人员进驻户县西街关帝庙开始办公。
由于渗漏问题,经重新规划设计,将原定于穆家庄的拦水坝向涝河上游移动约10公里,定在了西涝峪口的青石峡,也就是现在的位置。历经四年的修建,整个工程于民国三十六年(年)竣工,并成立陕西省涝惠渠管理局,年管理局更名为涝惠渠管理处,年更名为涝惠渠管理站,隶属于鄠邑区水务局。
通往渠首的钢结构桥闸房涝惠渠渠首枢纽现有拦水坝一座,长31.7米,高1.2米。分河东河西两条渠引水,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东干渠有冲沙闸一座、进水闸两座,闸后设马蹄形引水隧洞长米。西干渠设冲沙闸一座,进水闸一座,其后打隧洞25米,出洞后与旧有渠道连接。各级渠道总长近56公里,东干渠灌地八万亩,西干渠灌地两万亩。另有支渠2条,斗渠39条。渠系建筑物有桥涵45座,斗闸58个,量水堰46个,倒虹3座。
闸门特写涝惠渠灌区以涝河为天然界限,分为东西两个灌区,涉及石井、天桥两乡镇28个行政村,建成后几经改造,现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灌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瓜、果、蔬菜等,是鄠邑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自涝惠渠建成以来,除了担负农业灌溉的重任外,还承担一定的供给工业和城市用水任务。年修建了向惠安化工厂供水的管道和向户县热电厂供水的明渠,成为军品生产和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年涝惠渠被列为西安市应急供水工程,在东干渠修建了管道连接黑河向西安供水的主管道,并于当年开始供水。年延伸西支渠修建了向天桥湖和渼陂湖供水的渠道,开始进行生态供水。
在七十多年的运行中,涝惠渠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供水服务为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灌区农业增产丰收、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及农村的繁荣稳定、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巍巍秦岭涝峪口的美景一直被人们称赞,实地探访之后不禁感叹:“果然名不虚传”。自户县县城驱车向南,远远就看到了峪口,秦岭的巍峨和无尽的绿涌进眼中,这种绿偏墨绿,天色不好时更像是黑色。等走进峪口,没了远观时壮阔,但却被翠绿包围,路途的疲乏顿时消散,山谷中布满石头的涝河河床更像是一道“伤疤”,割裂开了连绵无尽的绿。西汉高速从河道上空穿过,不断穿行的汽车给山谷增添了许多动感。
裸露的涝河河床初夏时涝河的水很小,大部分河床裸露在外,只有浅浅的一泓清水静静地向下游流去。拦水坝的全貌清晰可见,正好给了我们观察其形制的机会,坝的表面由于河道内石头迁移的冲撞已变得满身“伤痕”,但这只是皮外伤,不影响其发挥作用。大坝两端的闸房呈对称布置,外表用黄色的油漆粉刷一新,非常显眼,闸房内部崭新明亮,闸口上电动可远程遥控的新型启闭机散发着光泽。角落里放着涝惠渠初建时使用的老式启闭机,据说这批启闭机由杨虎城将军花重金从德国进口而来,如今它们已卸下重担,在角落里监督着新上岗的“年轻人”认真工作。大坝的海漫上,有工人正在进行养护作业,这样的施工在涝惠渠七十余年的历程中是非常普遍且众多的,正是这样精心的养护保障了涝惠渠的高效运行。
新旧启闭机对比前往施工的工人“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这是《诗经》中一首名曰《泂酌》的诗中的句子,这里所说的“潦”,是涝的古字,指的就是涝河,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字就是:到那远处流动的涝河舀水,小器舀来大器装,可以浇灌。君子和乐又平易,人民休息得安宁。
《泂酌》一诗是中国第一首颂扬并劝诫统治者的诗歌。水利灌溉的经营,是东方进入文明的一条自然路径,诗中把指挥灌溉经营的君主称为“民之父母”,劝谕君主要注意人民的休养生息。这也再一次印证了“水利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同时证明了几千年来,涝河两岸的生民取用于涝河、依附于涝河,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涝河扮演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两岸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现在我们探究出“银户县”背后的秘密了,那就是涝惠渠。七十余年来,她怀抱清澈的涝河水,“撒”进田间地头,给户县的百姓抱去了“金砖银块”。新时代,她又担负起生态供水的重责,哪里需要那里去,真正展现了“水利万物而不争”。
(来源陕西水利博物馆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