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猛虎到萌虎,中国人为什么爱虎

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因工作关系,我从年11月开始历时经近一年,带领着自己年轻的同事唐娜、刘晓琰以及长我多岁的摄影家段新培,奔波于一个又一个村庄之间,对中国布老虎工艺及活态进行田野调查,记录下山河大地间被人遗忘的民俗、被人忽略的手工艺人,以及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乡村故事。

昼夜兼程,我们寻遍了中国最好的布老虎艺人,拉着她们做口述,拍摄工艺流程,收集她们的手工艺作品。我们和全国各地的巧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收获了她们半卖半赠的一件件艺术精品。

多年过去,老一代的传承人有的已经去世,有的把全身技艺悉心传授给徒弟。

技艺在传承人手中代代相传,也把布老虎造型背后的中国虎文化信息传递了下来,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1

虎崇拜早于龙崇拜

中国人自古就崇拜龙,华夏儿女以自己“龙的传人”的身份而自豪。其内在的文化认同即是:龙是祖先神,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如果沿着龙文化做寻根式的探索,会发现虎崇拜在中国是和龙文化一样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几乎和龙文化同时出现,甚至更早开始对中华民族产生影响。

所谓虎文化,指特定文化传统所形成的对虎的认识、信仰、观念、习俗等的总称。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已发现的大约一万年前的岩画中,已经出现虎的形象。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撰文指出,虎继熊之后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百兽之王,在《说文解字》中被定义为“山君”,即山神,威风八面又有驱邪禳解之功用。

大约年前,渭水中上游流域的宝鸡地区,活动着以狩猎为主的伏羲部落。这一史前部落世世代代与猛兽格斗,崇奉山中之王——虎,并尊其为图腾。

年6月,河南濮阳西水坡原始墓葬中出土了蚌塑龙虎像,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天下第一龙虎”或“中华第一龙虎”,说明在原始社会晚期的信仰中,不只有了龙神,而且有了虎神,龙虎文化同时存在。墓葬中的龙虎像用蚌壳精心摆砌而成,龙在墓主之右,虎在墓主之左。有专家研究认为,墓主可能是黄帝之孙颛顼。

古时巴人崇虎的习俗,也从出土的兵器中得到展示。虎作为其氏族神灵,在战争中给他们的子民以力量和护佑,而“虎尾”作为神灵的一部分自然带有神威,此为原始的巫术思维。

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虎与人组成的字,可能表示灾祸。虎的别名很多,如於菟、李父、李耳、伯都、封使君、斑子、寅客、黄公等,民间还称它为神虎、艾虎、老虎、虎猫等。

1月18日在山东济南拍摄的虎年生肖花灯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历经多年,虎的装饰主要为上层统治阶级所享用。大概从汉代以后,虎的装饰普及到民间,逐渐成为民间习俗,绵延到了今天。

以上的资料表明,在中国,虎文化的出现并不晚于龙文化,而且民间最早对虎的崇信与先民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具体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虎崇拜更早于龙崇拜,因为狩猎文明早于农耕文明,这是由客观生产规律所决定的,也是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等综合研究的成果。

后来,民间对虎的崇信逐渐和龙崇信混合,进而被龙文化所取代。农业民族靠天吃饭,对雨水的依赖产生了对龙的敬畏,而一旦政局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富足,对雨水对农业的依存成为主流,龙文化就占了上风。加上封建王朝对龙的喜爱使龙成为皇家的专属,龙的图腾形象进一步强化。而虎文化流落民间,凭借民间强大的生命活力获得了自由生长。

种种证据还表明,对虎的崇信与人们对自然的畏惧有关。而将仁义品格落在飞禽走兽比如凤凰、白虎等头上,则是儒家道德理想在动物世界中的神话投射。

2

民间虎文化

对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崇拜,和虎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伏羲之羲,从羊从羌。他是崇虎的狩猎民族羌族的杰出领袖,活动于现今甘肃天水一带水草丰茂的地区,受渭河东流的启示,沿渭河向东发展,经陕西、河南又依黄河流向向东发展,后活动于河南淮阳一带,创造了华夏文明,终葬于濮阳。传说伏羲和女娲本是兄妹,盘古开天辟地后,兄妹被安排结婚繁衍后代,女娲害羞化身为一只母虎,头戴一顶草帽,这成为后来汉族女子出嫁戴红盖头的起源。

对淮阳地区的田野考察发现,当地盛行人祖崇拜,每年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延续一个月的伏羲人祖庙会盛况空前。庙会上的布老虎被视作伏羲人祖爷的化身,可以护佑子孙。几百年来,淮阳当地依附庙会的布老虎生意一直很好,赶庙会的人大多会带一只布老虎回去给小孩辟邪。

在当代的中国农村,虎文化也仍旧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山东枣庄的布老虎(马知遥供图)

辟邪镇宅的虎通常会被放置或张贴在房间的柜子、米缸或门窗上。表现方式也因此有了变化:有的是做成布老虎,有的是剪纸,有的是年画。

端午节这天,有些地方的孩子要身穿绣有虎驱五毒的背心,图案上,周围是五毒,中间是老虎,意味老虎可以驱除五毒。这一天的老虎图案被称为“艾虎”,艾指艾草,有驱邪的作用。山东、山西、河南一带普遍有在端午节绣艾虎的习惯,只不过艾虎的造型各有不同。

陕西、四川、两湖、云贵等地习惯在门楣上挂木制的辟邪虎头,或在葫芦瓢上画虎头,称为“吞口”。

过去,中国民居的铺首很多都是虎头,后世经不断演化,变换成各种造型,早已经失去了原貌。不过我们在河南农村发现,很多民居的大门上的铺首很明显保持着虎头的造型,这和其他地区显著不同。

山东临沂的布老虎(马知遥供图)

不仅虎在汉族人家中是保家镇宅的神物,是能保护小孩、辟邪驱害的瑞兽,民间传说还把虎人格化,将凶猛的大老虎柔化成为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朋友。胶东半岛一带流行一种名为“龙生、虎奶、雕搭棚”的儿童护身符性质的剪纸,最简单的一种就是一虎一孩,虎作笑脸、垂尾、藏爪状,表现母性的慈爱,腹下一孩仰面吮虎的奶头。这个画面显示出虎的母性,也表现了先人对自然的无上崇敬,渴慕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精神镜像。

虎文化在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中也有不少表现。虎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落日时开始,正月十五日出前结束。聚居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自称“罗罗”,即虎族。男人为“罗罗颇”,即公虎,女人为“罗罗摩”,即母虎。每年,“罗罗”们都要祭虎、跳八虎舞,过八天盛大的虎节。虎作为始祖神灵已经深深渗入到彝族文化中。用广场狂欢的舞蹈形式表达对虎的敬畏和殷勤,自古以来就是娱神的方式,是为了获得神灵的保佑,求平安富足。

3

崇虎、爱虎和保虎

民间广泛流传的布老虎是中华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调查和抢救布老虎,也是为了留住中国虎文化的标的物,以此入手研究中国虎文化的流变。

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布老虎文化涉及布老虎工艺品,以及与虎文化相关的绣件、挂件、老虎鞋、老虎帽等,可以说为中国虎文化存留了一个活化石。穿戴老虎形状的帽子、鞋子得到虎的护佑,同时也获得“化险为夷”的效果,获得虎的力量,在畏惧被老虎吃掉的同时,还能因为取悦了老虎获得吉祥。人类的智慧在民间获得生动的表达。

1月17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中心幼儿园,小朋友们戴着自己制作的虎头帽合影

山东广为流传一个歌谣:“宝儿宝儿,你别哭,给你做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吃麻胡。”传说麻胡非常残暴,曾蒸食过小孩,在百姓心中是魔鬼。做个布老虎,放在婴儿身旁,就能驱邪消恶。

山东、河南当地的民间布老虎造型,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虎的眉毛大多是两片艾叶的形状,这也与艾草能辟邪有一定关系。有的地方老虎的眉毛是两只相对的鸟儿,比如在淮阳一带的庙会上,老太们手工绣制的虎头鞋绣样中就有双鸟双鱼相对的图案,隐喻男女结合、新生命繁衍之意。陕西凤翔虎眉中的双鱼隐藏在强烈的色彩和装饰中,不细看不易发现。山西运城的布鱼尾老虎,不仅虎身、虎尾是鱼的造型,而且还要极明显地在虎身两面各绣一条大鱼,鱼尾相连相交。

分析中国虎文化的流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崇虎、爱虎和保虎。

崇虎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因为狩猎生活和对自然的畏惧,产生了对山林的崇拜和敬仰,将老虎封为山神。因为畏惧老虎进而敬拜老虎,这基本上属于人类儿童时代对自然力的无奈之举。在无力征服自然的时候,借助自然的力量让人类自身从精神上获得强大的支持,这是一种心理的暗示行为。从对龙、熊、蝙蝠、蟾蜍等动物的崇拜中,都可以看到民间求取生存的智慧。所谓惹不起就供起来,获得内心的平安。

1月22日,安徽省淮北市美食艺人申丽丽展示她做好的“萌虎”花馍

到了爱虎阶段,龙为皇家贵族独宠,虎被冷落到民间,民间似乎已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接近和亲近老虎。于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虎的无畏和喜爱,戴在小孩头上、踏在小孩脚下、穿在小孩身上、枕在小孩头下,等等。这让虎显得威猛不足却憨态有余。正是民间敢将凶猛化为温柔,老虎的地位也从过去神坛上的图腾变成了儿童之伴。但人们骨子里仍旧视其为保护神,只不过更人格化了而已。

目前是保虎阶段。民间关于虎的风俗以及众多虎文化载体逐渐消失,显示了抢救和保存、传承虎文化的迫切。当然,中国人不仅爱布老虎,不只喜欢过虎节,还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