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启新程陕西篇丨陕西鄠邑三产融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潘英丽
随着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乡村振兴接续而来。
南依秦岭、东临涝河的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是中外闻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区因地制宜地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三产融合”逐渐凸显,激发出乡村资源前所未有的活力。
鄠邑的主要经验在于通过“企业(统筹规划)+合作社(入股经营)+农户(就业分红)”的运行机制,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联动,引领乡村产业升级换代,不仅有效保障了农户权益,还实现了企业、村组、农民的利益共赢,农村整体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
投资乡村资源激发乡村活力
走在鄠邑区玉蝉街道胡家庄的街头,仿佛每一条道路、每一处居所、每一个物件都在讲述着乡村变化的故事。
在一家时尚咖啡馆里,年轻的馆主正熟练地制作出一杯杯精美的拉花咖啡。这位在北京从事过多年空间设计的武汉小伙子来这里创业的同时,还义务为村上打造出一家以户县农民画为主题的民间丝绸馆,里面陈列着各种村民们创造的文创产品,富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美观且实用。街道上由废弃的农家小院改建而成的关中风情民宿则让人流连忘返。驱车来到不远处的山脚下,豁然出现一方能让孩子们寓教于乐的农场式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及专为老人建造的数字康养基地,供老人和孩子在广袤的天然氧吧里尽享天伦之乐。
民间丝绸馆是由村民郭秀玲的家改建成的,她收着租金,还在康养中心干着行政工作,拿一份工资,自家的土地因流转到村集体,每年享受着分红。郭秀玲幸福地告诉记者,“我以前在外打工,年回来后新建了一处住房,现在既能在家门口就业,有很不错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记者在葡萄园采访到的村民李佑朴说,“年以前我一直在外地干企业管理工作,后来村上建起了葡萄园,村干部请我回来负责种植管理,每月能拿到多元工资,比外面拿得高,还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胡家庄的乡村管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记者在胡家庄村委会看到电子大屏上的“数字胡家庄村平台”,分别从土地资源、人口资源、基建状况、社会经济、村庄规划、民俗文化及乡村治理方面,动态展示出村内资源现状、村庄发展规划和乡村综合治理情况,为农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迈出了重要一步。
抓好特色产业推进现代农业
让商业投资与记忆中的乡土味道相得益彰,便是令人向往的乡村。胡家庄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背后离不开产业支撑。
据了解,从年起,鄠邑区胡家庄村委会就开始积极对接西安荣华集团,共建战略联盟,引进“资本下乡”,发展农村产业。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他们从建设现代葡萄产业园区开始,由村民土地入股,通过“企业投资、农民投地、村集体持股”的股份制经营方式,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摸索出的“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在突出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围绕葡萄产业链,建成葡萄酒庄园,开发出的系列葡萄酒(汁)和高端的冰葡萄酒,提高了农业增值效益,引领全村经济持续发展。
年,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积蓄了一定实力的胡家庄再次对沉睡的土地资源有序、合法合规地进行激活。他们从试点开始,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从温泉酒店起步,逐渐发展到建设数字康养中心,再由点及面地带动周边民宿旅游项目,把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全部吸引到这些乡村振兴项目中去。如今,入股的村民即农业集体成员和公司股东,既享受着土地流转金收益和股金分红,同时还是公司的员工,每月领取工资,村里的年轻人纷纷选择返乡投入到新兴的乡村产业中。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改革举措让我们进入快速发展期,全村集体经济参与度80%,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现在2.7万余元,这些产业寄托着全村人的希望。”胡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向养谊告诉记者。
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最大的价值还是农业和农民本身,成为农业工人的农民才是核心价值点,虽然眼前农村产业价值链体现仍显不足,但有了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年轻人就愿意回乡加入其中,这是好迹象。”鄠邑区副区长杨战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胡家庄的变化折射出的只是鄠邑一角。近年来,鄠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针对地域特点,主打“户县葡萄、设施瓜菜、精品花卉”三大现代农业,分别在沿山一带、中部平原和北部渭河沿岸建设出5万亩旅游观光农业、5万亩精品农业、6万亩现代生态农业,农业品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发展户县葡萄、同兴西瓜等特色产业,其中,“户县葡萄”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试点县。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抢抓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持重点突破,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鄠邑新样板’。相信通过不懈地努力,最终将实现‘三产融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杨战海对此信心十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