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丨秦人东来说的四个考古学依据澎
原创梁云三联学术通讯
《礼记·王制》把中国古代民族分成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秦人属于其中哪一支?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东来说”(或“东夷说”)和“西来说”(或“西戎说”)的争论。比较而言,“东来说”较系统,理由也更充分。这些年,我们发掘了一些早期秦文化重要的遗址,“东来说”在考古上可得到证明。
——梁云
梁云,新疆阿克苏人,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曾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现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年在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曾主持发掘甘肃甘谷县毛家坪遗址、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遗址等。研究方向为周秦汉考古、中亚考古。著有《战国时代的东西差别——考古学的视野》,及学术论文数十篇。秦人“东来说”的四个考古学依据
(本文选自梁云《西垂有声》第一讲)
丨梁云
秦人本是中国古代东方还是西方,抑或南方还是北方的民族?《礼记·王制》把中国古代民族分成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秦人属于其中哪一支?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东来说”(或“东夷说”)和“西来说”(或“西戎说”)的争论。
“东来说”的依据是:秦和殷一样有玄鸟降生的传说;嬴姓部族历史上多居东方,比如黄国就是嬴姓,在河南潢川;徐国也是嬴姓,在江苏徐州、安徽泗洪。在邳州发掘的九女墩大墓,年代属春秋晚期,铜器铭文有“徐王之孙”,应是徐国王室的墓。所以秦人是嬴姓,也是东方民族。秦人自称为帝高阳颛顼之后,并祭祀少昊,少昊是东夷民族的祖先。
“西来说”的依据是:秦先祖“在西戎,保西垂”,秦与西戎通婚,秦杀马祭祀,秦人的屈肢葬等。
我刚才提到了关于西垂所在地的几种意见,我倾向于中潏所保的“西垂”在山西。秦人兴起、发家的地方在甘肃,山西相对于甘肃来说在东边。秦与西戎通婚的说法现在看起来很可能是个误解,我们后面还要讲到,秦和西戎是世代仇敌,秦仲为西戎所杀,秦襄公也是伐戎的时候战死的,那是血海深仇,怎么可能通婚呢?把秦杀马祭祀作为“西戎说”的证据也不充分,殷墟西北岗王陵、商王陵有大批的马祭坑,能不能说商人是西方民族?显然不能,商人起源于东方,是太行山以东的。不能因为秦人杀马祭祀就说秦人是西方民族。
有几位考古学家,比如俞伟超先生,主张“西来说”,因为秦墓有大量屈肢葬,还有洞室墓。所谓屈肢葬就是人埋葬的时候,股骨(大腿骨)和胫骨(小腿骨)是折叠在一起的,股骨和胫骨夹角小于90度(图1)。秦人大量流行屈肢葬,这样的埋葬方式和周人不一样,周人下肢是伸直的。从考古上乍一看这是个很重要的证据,但仔细再梳理考古材料会发现,秦的上层贵族,如秦公以及高级贵族不用屈肢葬,采用的还是仰身直肢葬,这是后来我们从考古材料中总结出来的。社会中下层流行屈肢葬,这说明秦人这个共同体,上层和下层来源可能不太一样。秦的洞室墓,是挖一个竖坑作为墓道,在坑壁里掏个洞室,然后把棺材放进去。这是战国时期流行的,是后来才出现的,不能用来追溯秦人早期祖先的来源。
1.秦的洞室墓和屈肢葬(毛家坪M,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资料)比较而言,“东来说”较系统,理由也更充分,并且在近年考古发掘中得到了证明。这些年,我们发掘了一些早期秦文化重要的遗址,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先把地理空间了解一下(图2)。刚才提到甘肃礼县县城旁边有个西山坪遗址,北边有个鸾亭山遗址(祭祀遗址),东边15公里有个大堡子山遗址,这些是比较重要的。在甘谷县城西25公里有个毛家坪遗址,位于渭河南岸。在渭河北岸支流有个清水县,县城北侧有个李崖遗址,它们都在甘肃东部。毛家坪、李崖在渭河流域,属于黄河水系;礼县在西汉水流域,西汉水往南流入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间隔了一道秦岭的余脉。早期秦人活动和秦文化分布的范围还包括关中的西部,汧河和渭河的交汇处有个陈家崖(或魏家崖)遗址比较重要。总的来说,早期秦人活动在关中的西部和甘肃的东部。
2.早期秦文化的重要遗址秦人“东来说”在考古学上有几方面的依据:
1人殉与人祭
周人不流行殉人,商文化墓葬里流行殉人。周人很可能自周公开始把商代这个陋习革除了,因此周人还是很伟大的。周文明可以说是中国人文主义的开始和发端。所谓“仁”,就是“人人”,即把人当人看,“二”在金文中是重文符号。孔子“仁”的思想,就是要把人当人,不能把人当牲口、当动物。商代很明显没把人当人,所以大量地殉人。周人姬姓的贵族墓、诸侯墓中很少见到殉人,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极少,比例极低。商文化还有人祭现象,祭天、祭地等祭祀活动中把人用作牺牲。秦人继承了商文化的特点,高等级的贵族墓是流行人殉的。并且屡次用人祭。这是秦人和商文化关系密切的一个证据。
凤翔秦公一号大墓殉了个人,墓道里殉了20个人,椁室周围二层台上殉了个人,椁室周围生土台阶上放置了具殉人,内侧有72具棺、椁齐备的“箱殉”,有自己的随葬品,可能是姬妾、近侍;外围有94具薄木棺盛敛的“匣殉”,可能是家内奴隶。殉人棺椁盖板上有朱砂书写的文字编号,说明当时等级森严,下葬时秩序井然(图3)。根据残存头发丝检测,殉人死于砷中毒,即服用砒霜而死。这么多人殉葬,如果他们内心极不情愿,强烈反抗,是很难实施的。所以,我怀疑很多人主观上愿意从国君于地下,甚至以此为荣,全社会也认可这种行为。《秦本纪》记为“从死”,而不是“殉葬”,是有原因的。《史记正义》说秦穆公与群臣一起喝酒,喝得高兴了,就说:“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子车氏三良当时就允诺答应。穆公死后,他们都从死。可见从死在秦国社会流行时间很长、范围很广,不限于奴隶。流行这种习俗的社会,其习性、风貌如何?可以想象一下,君主在臣民心中肯定被奉若神明。
3.秦公一号大墓殉人(采自雍城考古队资料)《秦风·黄鸟》是很有名的一首诗: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惟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惟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惟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一代雄主,豪杰之士。他死的时候,子车氏的三位良臣从死殉葬。秦国的人很惋惜,抱着一种很悲怆的心情作了《黄鸟》这首诗。“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桑、止于楚”,这是诗经的风格,反复咏叹。谁从穆公殉死?子车奄息。子车是子车氏。秦人往往用马车来命名,比如大骆是一种马,衡父也是用车衡来命名,子车就是子车氏。“惟此奄息,百夫之特”,“特”在古文字里是指牛,特祭就是用一只牛来祭祀,百夫之特意指百里挑一,一百个人才能挑出这么一个贤良之士。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