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县志辑河流史记

乾隆四十九年《韩城县志·卷一·水》

黄河在县东十五里,自宜川界流入,与山西、河津、荣河分界,又南入合阳界。

《水经·河水》:又南,出龙门口(今禹门口,陕西韩城、山西河津交界处),汾水从东来注之。河水又南,右合畅谷水(盘水)。河水又南,径梁山原东。河水又南,崌谷水(澽水)注之。河水又南,右合陶渠水(芝水、芝川河)。

注释:《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简要记述了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著者和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多。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以此为基准,写就《水经注》一书。

昔魏文侯与吴起浮河而下,美河山之固,即与此也。

注释:《史记·七十列传·孙子吴起列传》: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县旧志,自龙门而南,距合阳不百里,河□多客,土遇潦(意指雨水大)辙溃,与荣河接界。

畅谷水(盘水)在县北百十里。

《水经注》:畅谷水自溪东南流迳夏阳县西北,东南注于河。

县旧志一名盘水,源出朱砂岭,历县北,迳冯峰口,东过薛曲里,文水自西南入焉,又南过带村,东入于河。

崌谷水(澽水)在县西南一里。

《说文解字》:涺水名。按古无崌字,应作“涺”,今又作“澽”同。

《水经注·卷四》:崌谷水出县西北梁山,东南流,横溪水注之。东南注于河。

《太平寰宇记》:崌谷水在县南一里注于河。

《雍胜略》:水出自西山,东南流二十二里入黄河。

注释:《雍胜略》:刊印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年),由李应祥、俞安期编撰。李应祥,宜兴人,曾任陕西参议、督学。俞安期,无锡人。两人皆为万历五年同榜进士,又是南直隶(今江苏省)同乡。

《陕西通志》:澽水源出麻羡岭,东流为白马潭,受七分入河。

县旧志,澽水在县西一里,源出麻羡岭。东流过石门,离水自南入焉;又东过景村,谷水自北入焉;又东北过土岭,洫(xù)水自西北入焉。又东出土门,岸高口窄水轨迅急,过邑城西转而南,其轨盆激,涧水自西入焉。又南过陈村,轨水自西入焉;又南过马头山,潦水自西入焉;又南过少梁,浍水自西入焉;又东南合芝水入于河。

注释:

谷水:发源于河南渑池崤山以东的马头山谷。全长90公里,经渑池、新安,至洛阳会孝河,东南流注洛河,现与涧河汇为一流。古时的谷水,自王城西北流经千金堨而东注,绕流故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四周,入洛水。洛阳诸水,以洛河最长,故后人言洛者必道洛水。但与洛阳文化盛衰变迁,关系最密切的,当属谷水。

洫水:《汉书·地理志》:洫水,出漁陽郡白檀北蠻夷。

涧水: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东南注于洛,涧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是山曰广阳山,水曰赤岸水,亦曰石子涧。

《地理志》曰:涧水在新安县,东南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板。东南入于洛。

其主要源头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马头山,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与渑池县交界处。流经渑池县、义马市至新安县,入洛阳汇入洛河,最后进入黄河,为黄河二级支流。

潦水:今名“涝水”,即今陕西渭河支流涝峪河,与泾、渭、灞、浐、酆(丰)、镐、潏并称“关中八川”。发源于秦岭梁静峪脑,源出涝峪,位于西安鄠邑区境内。

浍水:即今“浍河”,古又名翼水,是黄河支流汾河的第三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浮山县大圪塔村大圪塔山西侧,经浮山县,至翼城县大河口村纳翟家桥河后称为浍河,经翼城、曲沃、侯马,新绛,在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流入汾河。

《西安府志》:白马滩在县西七十里。

县册,澽水流经土门口在县西五里。

陶渠水在县西北二十三里。

《水经注·卷四》:陶渠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迳汉阳太守殷济精庐南。又南迳高门南,又东南迳华池南,又东南迳夏阳县故城南,又历高阳宫北,又东南迳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墓北,东南流入河。

通志,亦名芝川河,源出香山,即古陶渠水也。

县旧志,芝川河在县南二十里,源出方山,东南流诸山水自西南来会,踰高家坡,潗水自北来入焉;又东过铧薛,澻水自西南来入焉;又东过吕庄,沆水自西北来入焉;又东过芝川镇南,司马祠北,合澽水入于河。

县旧志,丹阳观碑,汉武帝时得芝草于此,遂称芝川。

注释:

芝水,原名陶渠水,据《同州志》载,相传汉武帝于吕庄村得灵芝草,而改为“芝水”。位于市区南部,全长33公里,发源于黄龙山主脊东侧的尖山北麓苏家坪沟。流经段家河村汇入蔡水(源出嵬山南麓之蔡家沟),至清水村南汇入港水(源出合阳木坪沟),西面汇入甜水沟水,到吕庄村汇入沆水(源于嵬山山麓)后,绕芝川镇于太史祠东注入澽河。

沆水,发源于嵬山东麓刘家沟西侧,在西南村与源于毋家沟之毋水相汇后,流经贺龙村,在吕庄村汇入芝水,流程17公里,今建有西南水库一座。

华池在县西南十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靳葬华池。按晋灼以为在鄠县(今西安鄠邑区),非也。

《史记索隐》:华池去高门三里。

注释:

晋灼:西晋时期河南人,为尚书郎。编纂《汉书集注》。

《史记索隐》:由唐代司马贞撰写,共三十卷。因《史记》在传抄过程中字句出入很大,为解决此问题,司马贞引用大量的文献作校勘材料,对《史记》中的人名、史实、司马迁生平等诸多内容进行了考证。

司马贞(公元年—年),字子正,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史学家。据《史记索隐序》自题“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可知他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据《唐书·经籍志》,他还做过润州(今江苏镇江)别驾。

《水经注》:陶渠水又东南迳华池南,池方三百六十步,在夏阳城西北四里许,故司马迁碑文云“高门华池在兹夏阳”。

《括地志》:华池在韩城县西南七十里,夏阳故城西北四里。按七十里应作十七里。

错开河在县东北七十里。

卫氏《地图记》,错开河由龙门而上六七里即金门,其西有涧,曰冶户川,川口颇多镌迹,昔金门未辟,崇伯不谙水性,意欲使河直行东北,故失利耳。《书》云鲧([gǔn],大禹的父亲)湮洪水疑即谓此也。

注释:崇伯,指“鲧”,相传夏禹之父鲧因建造城郭有功,尧把位于嵩山附近的崇地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故后人称鲧为“崇伯鲧”。

文水在县北二十里。

县旧志,盘水南有二渠,一名汀水,一名万泉,即文水也。东流至开化寺,入于盘水。

暖水在吴村。

县册,水入文水。

谷水在县西北四里。

县志,源出苏山,东流至留庄入于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6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