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远不如长城宏大,却造福千年,成就了沃野
公元前年,秦昭襄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修建了岷江上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通过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精妙设计,枯水季节引60%的岷江水到成都平原,满足下游灌溉用水;洪水季节只引40%的清水到成都平原,其余60%的水和大量泥沙流到岷江下游。
都江堰建成后不仅消除了岷江水害,同时发挥了强大的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成为秦国的大粮仓,为秦国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建成的5年后,也就是公元前年,被秦国攻打濒临灭亡的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国献策,建议当政者在关中平原修建一条大型灌溉水渠,可以大幅度改善关中平原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韩国这么做的目的是利用这个大型水利工程来消耗秦国国力,阻挡其向外扩张的脚步,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当时秦国的实际掌权者吕不韦采纳了郑国的建议,任命郑国全权负责修建水渠。
关中平原最大的河流是渭河,北岸有两条较大的支流,那就是泾河和洛河,郑国在泾河的瓠口处修筑大坝,又在平原上找到一条屋脊一样的最高线,引泾河水到洛河,郑国渠修建成功后,灌溉面积达到4万顷,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短短几年时间就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成为秦国又一个大粮仓,韩国当年的疲秦之计反而成了强秦之计。郑国渠修建成功的6年后,在充足的粮草物资保障下,秦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征战,用10年时间灭掉了六国,于公元前年建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大秦帝国。
同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率兵50万南征百越,受到当地民族的激烈抵抗,再加上路途遥远,山路崎岖,粮草转运十分困难,秦军一度陷入困境。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负责军需的史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贯通南北水系,即可解决粮草运输问题。
长江和珠江是中国南方两大水系,长江有个支流叫湘江,自南向北流入长江,珠江有个支流叫漓江,漓江又有个支流叫始安水。湘江和始安水的距离非常近,如果能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连通湘江和始安水,北方的粮草物资就可以乘船从长江逆流而上进入湘江,然后再从人工运河进入始安水,顺流而下进入漓江,再进入珠江,然后直达战场最前线。
史禄经过反复测量,通过精确选址和筑坝提高水位的方式,解决了水位落差问题以及始安水流量不足的问题。公元前年,灵渠修筑成功,在充足的粮草物资保障下,秦军很快征服岭南,建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正式把岭南纳入大秦帝国的版图。
秦国三大水利工程,不仅帮秦国完成了一统大业,也成为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