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先天不足的周王朝上

上一集我们讲了憋屈的商纣王,接下来说说周朝。

说到周朝,我们不得提周文王和姜子牙之间的一段传说。据《史记》记载:“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chī),非虎非罴(pí),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周文王准备出去打猎,出发前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周文王这次打猎,猎到的不是龙、螭(没有角的龙),也不是虎、熊,而是能够辅佐自己成就霸王大业的贤人。

果然,周文王打猎之时,在渭河北岸遇到一个满头花白的老者在岸边垂钓,周文王见这位垂钓老者俨然一副超凡豁然的神情,便上前与他攀谈。让周文王惊讶的是,一个天天以钓鱼为乐的糟老头子,对天下大事、治国的文韬武略、天文地理以及用兵方略了解竟如此透彻独到。求贤若渴的周文王深深被姜子牙的经天纬地之才所深深折服,心想,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寻访的高人。

于是周文王虔诚的邀请姜子牙出山,姜子牙便称出山没问题,但是他坐车不能让马拉,要周文王亲自拉。周文王没有一丝犹豫,二话不说就拉着姜子牙走了八百零八步后,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踉踉跄跄的一头栽倒在地。姜子牙就说:“此乃天意啊!你拉了我八百零八步,就保你江山八百零八年。”。

这便是周朝(西周和东周)八百年江山的浪漫传说。

姜太公保的这八百年,数量上算是足了,但并不保质。因为周王朝具有影响力和掌控力的时期,也就是西周时期和东周初期。到了后期,整个周王朝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各诸侯的控制权了,而且影响力也日渐式微,表面上还是天下共事的老大,但早已没人拿它当回事了。

周王朝的八百年,就像是一条缓慢匀速向下的斜线,出道即巅峰,然后慢慢下行衰落。

周王朝之所以会一年不如一年,并不是因为历代周天子能力不足,而是制度设计存在先天性的缺陷。

周朝的制度,从确立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它会日渐衰落。当年周武王灭殷商后,开始分封。周武王整个帝国版图称为“天下”。他把天下分为成百上千块,一个近臣或家属拿一块,拿地的人叫做诸侯,分到的每一块地称为“邦国”。诸侯常驻自己的邦国,又将自己的块地再进行分割,分封给自己的家属或心腹,从诸侯手中拿地的人叫做大夫。分给大夫们的每一小块土地称为“采邑”,简称“家”。大夫们再往下分给家臣,也就是士,士作为基层干部统治底下的老百姓。我们常说的“家国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便是这回事。

虽然这种封建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被深深地埋入历史长河之中,但这种层层的落实承包管控制度,在三千多年前,那算得上是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制度。

在当时刀耕火种、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之下,分封制度的伟大作用在于它将当时散乱的个体组成了一个产生向心力的整体,围绕着周天子。从此华夏大地上文明的车辙不断往前驶航,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周王朝封建制度的弱点开始逐渐显露。

大夫对诸侯负责,却不对天子负责,士对大夫负责,却不对诸侯负责。每一层级都是单线联系,类似于现在的军事系统,只要往上或者往下越一层级,你就管辖不到。

通俗的讲就是:我手下的手下,不是我的手下。当手下的手下,开始无视带头老大的时候,周王朝的分崩离析的迹象,便由此展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8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