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放善于钓鱼者不换地方就能得到鱼,善守者
《答刘格书》是种放写给刘格的一封关于坚守志向的信。
种放(),字明逸,洛阳(今洛阳)人。不事举业,隐居终南山豹林谷,以讲习为业,自称“退士”,号云溪侯。不喜佛事,开始屡召不起。咸丰五年()召入京师,授左司谏,直昭文馆。后常往返山林与京师之间,每至京师,秦、雍生徒多从之受业。从封泰山,祠汾阴,累迁工部侍郎。晚节颇饰舆服,广置良田,纵子弟恣横不法,为时论所鄙。种放是宋代著名的隐士。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刘格,字垂献,是种放同时代的人物,也不喜仕进,四处周游,隐逸不出,与种放关系甚密,二人情投意和,互有书信往来。
这封信是种放三次见到刘格后写的一封回信,在这封信里,种放叙述了二人三次相见的情形,又对生在圣世不能有所作为深以为恨。又写自己回到长安,触景生情,感叹人世沧桑,时间过得太快,目的是能够珍惜一寸光阴以立功报效国家。自己有这种美好的心愿,但所处环境不允许自己这样做,自己又不愿学小人那样攀附权贵以图进用,只是坐等大用。在这封信里,种放赞美大自然的风光,叹惜自己的才华得不到重用,只有隐居不出,颐养天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信的大概意思是:丙子年严冬,在京都见到你;第二年春色正浓时,与你在洛中相会面,秋夏之交,又在关西见到你。我与你均生在圣世,却没有一点用处来致君泽民,只是忙忙碌碌奔走于道路。中间或有空闲,则挥笔写信,也不过说说自己的才业是不是治乱罢了。
今夏四月丙子,居住在长安。长安是我的故里,在终南山的拐弯处,尚有旧居留在那里。每年春天山间雪水化尽,秋天雨水滥荡,就登上前边山岗,背靠大树远望。渭河北边的山峰,森然耸列;故都宫殿,像丘墟一样荒凉。思念汉唐基业之盛,君臣行事的足迹,未曾不叹感光阴叹息其败亡的迅速。也由杜预珍惜梁谷容易变化,大概有志之士珍惜一寸光阴思念立功效能。况我怎能说没有意思行道致君泽民呢?像这样独能没有感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站在高处挥舞旗子,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顺风击鼓,声音一定会很响,大概得地而这样。像我,所谓缺乏用武之地,又想效君子之行,愧疚不能攀上尧舜的阶梯;小人选用,羞耻不如子都。他们降低志向趋贵附势,希望得到宠幸依附权豪,他们当官是很容易得,想想我们这些人能这样做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善于钓鱼者不换地方就能得到鱼,善守者不降席追于道路。我与垂献你只能守自己的本业不改变,坚定自己的志向不移动,又有什么担心各在一方,相离千里之远呢?夏天的云层忽然高起来,草木浓绿,韦曲花谢,粮食丰收酒色浓香。所遗憾的,不能与长子吟缓忧,高步放志。提笔写事,朴实无文采。我只愿养性育和,善加自爱珍重。(《全宋文》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种放是一代隐士,不是他不想立取功名报效国家,而是不想改变自己的志向操守,宁愿隐居不第也不愿阴附权贵,这一点精神还是可取的。这封信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要珍惜一寸光阴,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心中要永远有一种希望和理想。这一点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尤以为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