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技巧特征描述类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命题特点

“简要回答……特征”、“归纳……分布特征”等。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等。

答题思路

第一步,区分描述的对象。

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描述。

第二步,组织描述语言。

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答题模板与典型分析

地理位置特征描述方法

1.半球位置:位于x纬xx(或x纬线穿过该地区),位于××半球(东、西、南、北);地处xx带。

例如:西安位于北纬32~34°,西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地处暖温带气候区,热量充足。

2.海陆位置:××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地处××内陆等。

例如:西安地处东亚内部,距海较远。

3.相对位置:包含三种相对位置:1.相对自然地理位置;2.相对经济地理位置;3.相对政治文化地理位置。

例如西安:位于关中盆地,南邻秦岭,北邻黄土高原;是一带一路的起点,西北经济发展核心城市;是陕西省省会,国家级中心城市。

注意:相对位置一定要多方面描述!!

(·安徽文综)读下图,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第一步:通过经纬网定位。有经纬度,则不必赘述半球位置,直接说出其纬度位置,说纬度是为了说出其热量带。

第二步:观察图例,挖掘有用信息。北半球一月0℃等温线,从甘肃省南部穿过,说明甘肃省地跨多个热量带,则描述热量带时要突出其过渡属性。mm、mm、mm等降水线代表干湿地带的划分,说明甘肃省地跨多个干湿地带,要突出其干湿地带的过渡属性;河流为黄河,从甘肃省南部流经;城市代表市场及劳动力,一般在产业活动的社会经济条件上突出其作用,这里不必描述。

第三步:观察注记。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过渡地带。三大高原除了自然地理条件差异较大之外,其文化差异也巨大,而甘肃省在交界处,必然是文化及民族的聚集地。

大致位于32°N~43°N,92°E~°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半球及纬度位置);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海陆位置);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相对自然地理位置);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要道)(相对经济地理位置),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古、维吾尔、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相对政治文化地理位置)

[·四川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下图是甲国地图。

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6分)

地理位置要从绝对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回答。

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临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天津文综,13(1),8分]结合地图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南部区域图

请据上图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8分)

从纬度来看,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是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地区;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成为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地形地势特征类描述方法

材料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

据图2,描述图1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第一步:从经纬网及区域图可看出,甲地应为以甘肃省(河西走廊)为中心的地形图。

第二步:从图例和注记发现图中三块区域海拔高等高线稀疏应为高原地形;中部地区地势起伏大以山地为主;

第三步:结合知识,甘肃省位于三大高原的交界地带,黄河流经甘肃省,城市、人口、交通等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E)的地形特征差异。(8分)

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描述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走向、起伏状况等方面着手,本题注意要从渭河平原的南北两侧分别描述,注意比较。

气候特征类描述方法:

二、具体表述方法;

1.气温的描述: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一般来说,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寒冷,-20℃以下——严寒,-30℃以下——酷寒。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下——凉爽,20℃以上——炎热,24℃以上——高温。

注意: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气温术语。凉爽、炎热、高温多用于夏季;温和、温暖(低温)、寒冷、严寒、酷寒多用于冬季。

2.降水的描述: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在mm及以上——多雨,50mm及以上——湿润,30~50mm——少雨,30mm以下——干燥。

(·中山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 下表为甲盆地中乙地气候统计数据。

描述乙地气候特征。

第一步:根据经纬网空间定位,乙地位于柴达木盆地。

第二步:根据表格月均温横向对比,7月气温高27.2℃,一月气温-1.9℃,说明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大;

第三步:根据表格月降水横向对比,3月最高38mm,8月最低2mm,全年降水均较少,变化幅度不大,与该地深居内陆有关。

夏季高温,冬季较周边地区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量少;夏季干燥(降水稀少),冬季降水稍多。

(全国高考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a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b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描述气候特征,一般从年均温高低、年温差大小、日温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据图可知,各月均温在20℃以上,说明年较差小。降水一要看总量,二要看变化。从降水量的柱状图来看,将各月对应数值加起来,年降水量在mm以上,说明年降水量大;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旱季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

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河流特征类描述方法:

注意:水文特征是针对某一具体河段进行具体描述;河流水系特征从整个流域描述河流的整体特征

(·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_______个月。

(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第(1)题:该表为逐月累计统计表,也就是说2月减去1月才是2月的增量。如果增量较小说明游客发送量小。从表中旅客发送量变化可知,1~4月份累计发送量为0,说明河流结冰不能通航;11、12月累计发送旅客人数与10月份相同,说明11、12月没有发送旅客,可以判断11、12月也是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因此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6个月。

第(2)题,分析河流水文特征,说的是某一具体河段。

第一步:根据空间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因此河流流量较大;夏季降水远多于冬季降水,河流有明显的的夏汛,水位季节变化大。

第二步:从图中高度表可知a点上游是长白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

第三步:a点上游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保持水土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小。

第四步: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该地位于河流上游,海拔高,又位于冬季风迎风坡,热量散失快,气温低,结冰期较长。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任答两项)

(·北京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地区河流特征。

(2)据图(b)描述苏干湖地区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

第(1)题:第一步:空间定位,根据经纬网判断,该地为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地区。该地区以高原山地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上的积雪和冰川融水,流量较小。这种补给方式河流流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河流出现断流现象;夏季气温高,流量稍大,季节变化明显。

第二步: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流向盆地内部,为内流河。

第(2)题:结合图b中气温和降水量分析苏干湖地区气候特征;其原因可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角度进行分析。据图(b)描述可以判断,苏干湖地区最冷月气温在-13℃左右,最高月在18℃左右,降水量少,所以该地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温和);年降水量少。气候成因为该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地阻挡,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该地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1)河流多为内流河、时令河;河流短小。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2)气候特征:该地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温和);年降水量少。

气候成因:该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地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地势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3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