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挪活,树挪死东迁周王表示很怀疑

治疗白癜风的药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805/4440899.html

公元前年,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及申侯、缯侯的联合攻破,周幽王及褒姒、儿子伯服均被杀害,原太子宜臼被立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残破不堪,犬戎不断袭扰,周王室难以抵挡,于是周平王在晋、卫、秦国的护送下东迁洛邑,成为东周的开始。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周平王原想到了洛邑可以继续像历代先王一样,“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谁知镐京之变及后续的宫廷内乱让周王室颜面扫地,东迁之后王室实力大福缩水,加上紧靠的郑国势力剧增,日子正似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即位的周桓王与郑庄公交战时被射中肩膀,天下自此进入大争大乱之时。

一、宫室丑闻,威信扫地

1、周幽王废嫡立庶,违反宗法

西周王室传到周幽王姬宫涅已经是第十二代了,他继承父亲周宣王的王位,不思提振已经走下坡路的周朝政权,却重用奸臣、耽误国事、沉湎酒色,尤其宠爱妃子褒姒,最终废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

这一行为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一是朝廷重臣以违法宗法废长立幼传统而反对,但被周幽王处死或免官;二是申后及宜臼担心被害而逃往申国,周幽王又出兵申国,要求申侯交出二人。

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史记·郑世家》

2、诸侯犬戎,共破镐京

因国小势微,申侯不顾当时王室礼法和道义,贸然联合犬戎,与缯国一起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及伯服,西周灭亡。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申侯轻易把犬戎叫来,击败周幽王侯,犬戎大肆劫掠镐京赀货百姓,数百年成果毁于一旦。申侯矫诏征调邻近关中的秦国、晋国、卫国等诸侯勤王,并立外孙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犬戎随后带着全部财产和褒姒离开。

周平王即位后,见镐京残破,王室财产全毁,实在难以维持,在诸侯的护送下带着百姓东迁至周朝另一陪都——洛邑。周朝初创时便开始营建洛邑宫城、王城,一方面便于加强对关东诸侯的控制,一方面便于诸侯前来朝贡,因此宫室建筑等都是按照王城标准建造的,过去后可以直接使用。就这样,在诸侯的保护下,周平王惶惶似丧家之犬,东奔洛邑,这让天下诸侯看到了周王脆弱的一面,欲望的小火苗在诸侯心里都冉冉升起。

平王东迁

3、两王并立,携王被杀

申侯联合犬戎攻打周王室,虽然事出有因,但于礼法不合,周平王宜臼更是间接背上弑父的恶名,原先朝中拥护周室宗法制、支持伯服的大臣们对宜臼的王位自然不服,要是虢公翰为首的姬姓诸侯,于是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王,是为周携王。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周王室一直处于两王并立状态,天下诸侯也分为两派,一时之间纷乱异常。而虢国拥立周携王有功,势力渐增,利用特权干涉诸侯,引起另一姬姓诸侯晋国的强烈不满。公元前年,晋文侯姬仇击败晋国,亲自斩杀周携王,帮助周平王完成统一。但自此之后,诸侯基本不再到周王室入朝朝贡。

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系年》

二、洛邑虽好,实力却小

当初,周武王灭商后感觉镐京距离东部诸侯距离太远,于是命周公修建洛邑,“宅兹中国”,随后又在西边修建王城,驻军八师,约两万人,作为东方诸侯朝会的地方。但洛邑毕竟是陪都,和西周镐京在地域、地形和形势上相比都处于不利,极大削弱周王室维持统治的安排。

1、洛邑地盘远小镐京

西周镐京王畿之地广迈数千里,“西起岐阳(今陕西宝鸡),东到圃田(今河南郑州东)”,包括泾河、渭河、黄河、洛河流域,不仅远超诸侯封国,还保证自己充分的统治底气和自信。

洛邑王畿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到潼关,南不过汝水,北直到沁水,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狭人少,难以支撑周王室的地位和统治需要,仅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

此外,周平王东迁后,对护送立功的诸侯按照惯例予以增封,如将岐山以西被犬戎攻占的地盘封给秦襄公,把洛邑西北温县封给晋侯,郑国加封祊田千顷。此后历代周王根据需要不时把自己有限的封地分给诸侯,地盘进一步缩小。

东周初期诸侯

洛邑地理安全不如镐京镐京地处关中,依托东部的函谷关、潼关、崤山及东南部的武关,在正常的守卫机制下,可以很好避免内部诸侯造反等威胁;而洛邑周边地势平坦,后世修建的诸个关口还没有形成,难以形成军事防守优势。

镐京戎狄威胁可控西周历经数百年,与犬戎交战无数,但政权安全还是得到了保障,最后镐京被破既是周幽王失信诸侯,防卫机制未能发挥作用,又与申侯里应外合相关。周平王即位后,通过封赏等政治手段重新恢复诸侯信任,重建京城防卫体系,并借助诸侯朝贡、徭役等措施重建镐京都城,就可以恢复周朝往昔盛况,犬戎所谓的威胁自然不在话下。

洛邑诸侯威胁最大迁都洛邑侯,周王室虽然没有直接面临戎狄的威胁,但地处中原必争之地,有晋国、郑国、宋国、卫国等大国诸侯,他们听从王命时暂且没有问题,若不听王命就会是直接威胁,如郑庄公攻打周桓王、楚庄王落水问鼎等,周王室也日渐衰落。

三、诸侯纷争,郑国小霸

1、大国争战,战争不止

周平王东迁初期,虽然实力有所削弱,但在天下诸侯中还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同时为巩固自身统治,拉拢强大诸侯,任命晋文侯、郑武公为卿士,负责统领朝政。

郑武公利用王室职务,假借周天子诏命,先后灭掉郐国、东虢,吞并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建都于新郑势力大涨。其他大诸侯也不甘示弱,周平王在位期间,齐国灭祝国,晋国灭韩国,鲁国灭极国,楚国灭权国,而周王室对此始终无能为力。

诸侯征战

与此同时,大国之间以各种借口开始对付其他大国,如继郑武公之后的郑庄公,联合齐国、鲁国,攻打周边宋国、卫国、陈国、蔡国,这刺激了其他大国抓紧整修内政、增强军力,一起参与这大争之世,最终相互攻战、争霸中原,周王室只能坐观成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2、周郑交恶

我们前面说到,郑武公被周平王任命来辅佐朝政,但却利用王室特权对外扩张势力,逐渐与周平王激化矛盾,而到了郑庄公时矛盾更是尖锐,具体有一系列事件:

朝堂争权郑庄公刚即位后,因为弟弟叔段势力坐大,一时难以离开郑国,到周王室担任卿士的职责。周平王对郑武公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准备委任虢公代替他。郑庄公在平定叔段叛乱后赶到洛邑,询问周平王,周平王随即否认,郑庄公留在洛邑担任卿士。

郑庄公

周郑互质因为周平王、郑庄公已经相互不信任,为维持统治需要,双方决定互质,即郑庄公让儿子忽常住王室充当人质,周平王则让儿子狐以学习名义到郑国去,结果后来狐还死在了郑国。此事足以证明周王室对大国已无力掌控,甚至还要靠人质来维护诸侯表面的顺从。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周郑交恶公元前年,周平王去世,因儿子姬泄父死得早,立长孙姬林为王,是为周桓王。周桓王对郑庄公早已不满,意欲再任虢国公为卿士。郑庄公于是返回郑国,不久派上卿祭足在四月收割周王室在温邑的麦子,秋天收割了成周的稻禾。三年后,郑庄公到朝中拜见桓王,本想意图缓和矛盾,结果周桓王十分无礼,郑庄公于是再也不去朝拜,后来又未经周王室允许,与鲁国、许国交换祭祀用的祊田。周桓王则任命虢国公为卿士,夺取郑庄公职权。

(郑庄公)二十四年,郑侵周地,取禾。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

繻葛之战公元前年,周桓王以郑庄公久不入朝为由,废除了他的封号,革去了其卿士之职,随后亲率周与陈、蔡、卫国三诸侯讨伐郑国,但因为三诸侯军力偏弱、军心不齐,郑庄公分而攻之,王师大败,周桓王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郑庄公见好就收,没有追击,当晚派使臣当晚去向周桓王道歉,并慰问三诸侯军队。

繻葛之战

(周桓王)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

经此一役,周天子威严扫地,一蹶不振,反而郑国地位更胜往昔,在春秋初期成为小霸。

与后世汉朝迁都洛阳、隋唐陪都洛阳后中兴相比,周朝东迁后反而逐年衰弱,主要因为形势不同。周朝分封制让诸侯各自为强,周王室东迁受制于人,而汉唐郡县制,迁都后控制增强,因此结果不同。周平王开东周之世,但头没开好,以致春秋、战国战乱不断,只是分封秦公岐山龙兴之地,冥冥中又为秦国五百年后一统天下提供了契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6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