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秦岭最美在箭峪渭南文艺
秦岭七十二峪,箭峪位于渭南市临渭区最南端,是临渭区境内最高峰,也是秦岭东部仅次于草链岭的第二高峰。清雍正十年岳冠华《渭南县志》载:“诸山之峪,为箭峪大,南通商洛诸山,又东南通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35公里处),故其北有独孤庄镇(今崇凝镇),盖县之东南地险也。
箭峪岭处于蓝田县、华县、临渭区三地交界,素有“一脚踏三县”之说。因山上山石如箭,长有箭竹而得名,是古代通往商洛、豫西南、鄂西北的官道。岭的北麓为箭峪,其峪属于本地最长的峪道。向北缓下,直贯穿到临渭区桥南镇境内;南麓正对蓝田县、霸源镇、青冈坪村,山势陡而较短;南麓偏东缓入华县、华台子辖内。岭北水源是赤水河的源头之一;岭南水源流入灞河,属灞河源头之一。
从渭南到箭峪岭有两条道,一条从临渭区桥南往东五公里到达,一条从华州区高塘镇到达。箭峪水库位于临渭和华州区的交界,严格的讲位于临渭区桥南镇东南境内,箭峪岭在箭峪水库的南侧。长时间久居城市,特别喜欢亲近山水,作为关中人很喜欢父亲山秦岭、母亲河渭河,恨不得踏遍秦岭七十二峪,但身处两山之间波光粼粼的箭峪水库时,却更喜欢山间石缝涓涓细流带状的河流,清澈见底不由得掌开手心撩起水品尝了起来,或许是因箭峪是渭南城的饮水水源,四面封闭不能近距离观看。炎热的夏季处于压抑的水泥雨林中穿流在车行人流中,很急切欣赏秦岭山间的奇山异石、飞鸟走兽,很小就听说家乡的赤水河源于涧峪与箭峪,但从来不知在何方。
岳父家在桥南镇,未来之前,听说箭峪有八景,“高峡出平湖”、“奇山配异石”、“水体景观群”、“三瀑连珠潭”、“七十一间庙”、“绿毯箭峪岭”、“四季原始林”、“神奇二龙潭”、“不朽龙头松”值得一览,几次到达后时间原因都没能完全欣赏箭峪岭全貌。据大人们讲经沪陕高速,从蓝田县霸源登箭峪岭,能一览箭峪岭的全貌。
端午假期,一行四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霸源,进入青坪村,顺着导向牌,我们急切的想知道箭峪岭南的景象,路边有几块木牌介绍箭峪岭传奇的故事,其中一牌介绍“不朽龙头松”。这样叙述的,据传汉朝王莽篡位追赶刘秀时,一路追到青岗坪,年仅14岁的刘秀立即从一户人家后门冲出,发现石径大路旁兀立一棵奇特的松树,刘秀立即躲了上去,这棵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王莽大军来到松树旁,四面张望没有寻到,刘秀逃了一劫,后刘秀登基,建立东汉,为纪念此树救命之恩,刘秀封此松树为“龙松”,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桥南镇天留山的“断山”来历,也是王莽追杀刘秀于此地,刘秀为阻挡王莽大军一斧劈开,从此称为“断山”。扫了一眼,倒沟峪、黄狗峪基本都是有关刘秀王莽之传说。
一路往山口前方走路还比较平缓,岭南没有岭北上山路那么陡峭,沿路可以看到绿植茂盛、不知名的花朵一垛一垛,富氧层浓厚,让人心旷神怡,到了一块人文考察牌,才真正开始爬山,岭南的山坡不是很陡峭,山坡上也和秦岭其它峪口一样,有酸枣树、槐树,核桃树,还有一些不好辨认的树木野果。黄土高原山坡虽然没有平原森林的潮湿阴暗,但塬上面绿植却依然茂密,有小溪有涓涓细流,经过两个小时攀爬,就到了南北便道交汇处,有一座山神庙,对联写着“庙小神通大,天高日月长。”横批:“有求必应”。山神庙不大,风吹日晒却坚固,建造日期也无从考察,雕琢十分讲究。小庙由七块石板搭建而成,故有“七十一间庙”的美名。这座庙宇虽小但神秘成为驴友、僧侣、信徒的图腾和地理标志。我虔诚双手合掌,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自己的期望,希望事事顺心。从山神庙沿岭脊向东南方向攀爬,穿过茂密的灌木丛,翻越不大的几个山,左侧岭下面生长着一片箭竹,右侧高山甸铺满山坡,山花弥漫竞相开放,还有几棵树顽强的生长着,这里就是箭峪最高海拔了,传说的四县交界处。岭北的箭峪河中游,山高、坡陡、林密,地势明显升高,河道逐渐形成峡谷,水流落差也较大,此时又相继汇入了多条支流,就形成了壮观的水体景观群。王家台至迷岔一带是箭峪水体最为经典、壮观的一段,三瀑连珠潭、珍珠潭、五彩池等乃箭峪水景之奇观,令人目不暇接,叹为感止,林中鸟鸣知了叫,偶尔还能听见野鸡叫声。下南坡从清峪面又进入青冈沟,一条羊肠小道缠绕在山坡上,小路右侧的土崖下就是非常隐蔽的二龙潭。跨过齐腰高的野草,就能看见清澈的小河,一条近似笔直的羊肠小道缠绕在山坡上,跨过小河从左侧进入阴暗潮湿的峡谷中,只见一上一下,一大一小,两瀑两潭,二龙戏珠,高唱低和,发出和谐的交响乐。不入龙潭,难见真容,二龙戏水,神奇无比,走完这一圈你会觉得不旺此行。
走完这一圈,已经下午六点了,全身筋疲力尽,但圆满的完成了我的梦想,也见证了长寿原天留山的另一侧的人间天堂,期盼着有时间能从桥南箭峪水库南侧再一次走完箭峪岭。
作者简介:王磊,渭南临渭人。热爱文学爱好阅读,作品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