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悠悠渭水情
悠悠渭水情
#水文化#“少华苍苍、渭水泱泱”说起家乡华州必然说起渭水,这渭水就是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涌出一注碧绿的清流,腾挪山谷,恣意关中,以广阔的胸怀容纳途中每一条小溪与他们一起迈着矫健的步子走进我们家乡,经过公里的跋涉,在潼关一头扑进黄河母亲博大的怀抱,这就是渭河。渭河在家乡与秦岭南北相对、交相辉映,使家乡充满了秀气与灵气,也正是渭水给了家乡人类的繁衍生息,可谓我们的母亲河,使我对渭河有一种说不清的悠悠情怀。
我出生成长于渭河南岸十多里的村子,村旁的赤水河就是渭河的支流,小时候每年夏季渭河的水倒灌到村头的赤水河,因此每次去渭河岸边走亲戚时,都要上河堤上看看,当眺望着一望无际的渭河滩,盯着壮观的景象,心里总发狂喜欢,但走到水边撩起一把河水,发现水不清纯还散发着泥土气息,淡淡的水中漂着白色泡沫,使我多少有点失落。当时不明白渭河水怎么能倒灌到既高又远的我们村头;赤水街头怎么还有个“桥上桥”还有渭河怎么一年四季都流着稠泥水,经过大人点点滴滴的介绍和解说,使我对渭河有一种忧思、惆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上学读书参加工作有幸成为一名水利人,对渭河进一步了解和熟悉。知道了渭河流域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已到了“上游水干了,中游污染了,下游淤满了”的尴尬境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沿河人们向渭河要票子、要粮食,在河里挖沙抽沙卖钱,想办法腾出河床种粮食,河道衣不遮体,伤痕累累,河床内荒草遍野,垃圾乱扔,沙壕遍布,尘土飞扬,凌乱不堪,简直就是“烂河滩”加之现在雨水稀少上游截水浇灌农田,一条大河就瘦的苍老干瘪,甚至断流。每次看到凌乱和萧条的渭河,让我油然而生一种凄凉感。
最不能忘记的是年8月下旬,渭河突发雷霆之怒,罕见的涛涛洪峰,连续四次席卷八百里秦川,河堤在崩溃、人心在战栗,良田被吞噬,果树被浸泡,家园被淹没,收获季节的家乡一片汪洋。
我在参加抗洪救灾时,常常站在堤上看着灾后的村庄和田地,我在思考渭河一定是由于过度劳累忍辱负重,她生气了、发威了,她已由哭泣呻吟变成了咆哮与呐喊,我焦虑的同时在想:渭河曾经以她丰腴和美丽让我们关中的先辈们无比自豪与骄傲,她积淀了厚重而灿烂的华夏文化;曾经润泽与孕育了最早的“天府之国”十三个朝代因为她而在关中平原建都;她的乳汁温润了“汉唐盛世”的璀璨历史;渭河在古代曾经是重要的航道,是古长安通往全国甚至国外的航道,就是年8月鲁迅先生也是从西安草滩上船水路东行,结束讲学返回北京。每当想起历史上的渭河使我忧虑和伤感。
庆幸的是年初,省上为了科学解决渭河问题,启动实施了《渭河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开始为渭河“整容”通过我们治渭人五年的栉风沐雨、辛勤努力,渭河终于脱胎换骨,摆脱了噩梦危机,焕发了新的生命与活力。现在磅礴的渭河蜿蜒平躺在关中大地,沿途伟岸的挡水闸,恢弘大气的桥梁,如长虹般横卧水面和橡胶坝,包罗万象的健身器械,牢不可破的堤坝。堤上两岸柳树成荫、多彩灌木、小径幽道、亭台有致、花草错落、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漫步在堤上吸一吸这里新鲜湿润的空气,伸一下懒腰愣一下神,好不惬意。
堤上经常有人与朋友小聚放牧情怀,诗行逸飞;有人相夫携子,家人共享天伦;青春男女依偎情语,闲适安逸;爷孙在运动休闲区的咯咯吱吱;也有忙碌劳累收工回家农民兄弟的铿锵乱吼的秦腔;时不时传来一群自行车爱好者阵阵歌声,放飞着青春与梦想……到了晚上,堤上灯火通明、凉风习习,入渭口的广场旁,在广场舞曲的伴奏下,人头攒动人流如织,前呼后拥,过往汽车只能边鸣喇叭,边缓缓前行,乐呵呵地感受着这拥堵别致的傍晚“集会”。自已有幸能参与把渭河变成“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致富河”使我感到光荣与自豪。
随着“柔性治水”理念的实践,渭河生态区的划界与建设,“引汉济渭”工程的竣工,渭河和她的支流有了自己的“河长”与“警长”。我相信家乡“南有生态秦岭国家公园,北有生态渭水滋润”将会变得更加山清水秀,宜居、宜游,幸福华州的未来不是梦。我开始憧憬古人描述的“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渭河的美丽与繁华。
(来源:渭南市华州区水务局:梁晓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