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条河,陕西还要做些什么

黄河治理历来都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了不起”是因为治理起来难,但又非常重要非常急迫。8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时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9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之际,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多地以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代表齐聚西安,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作区第三十一次联席会议,就“协同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合作主题达成共识。

1年来,陕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了许多事情,如发布《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谋划梳理生态保护修复、水安全保障等领域多个重大项目,谋划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等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陕西省生态环境厅8月25日发布的陕西省年7月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优,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但是黄河治理从来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短期就可以见成效的事情,因为黄河沿岸一些城市为了发展经济和人民生活,曾做了一些污染严重和规划不合理的事情,生态环境部在去年就曾指出:陕西省有关地方和部门在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相关问题后,仍然默许企业在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展旅游开发建设。陕西的有关地方和部门是否足够重视这些问题?

低头默默行动,抬头积极协作

1年来,陕西在积极行动。

各部门制定并推动多项计划和行动落实,提供蓝图规划和智力支持。媒体公开消息显示,1年来,陕西省集中力量编制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目前已形成实施规划初稿;强化项目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库,谋划梳理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等领域多个重大项目;组织召开院士专家座谈会,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制定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等等。

为了保护陕西境内黄河流域生态,陕西一直在默默付出。尤其在陕北,据不完全统计,陕北地区无定河、延河等多条河流常年黄泥奔腾,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3亿多吨。陕北地区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等措施,近年来,累计退耕还林还草万亩,治理沙化土地万亩,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

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污必不可缺。从今年5月起,陕西已经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查二治”行动: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对年度环评文件进行技术复核,对环评文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将进行通报,并纳入环评文件质量责任追究范畴;自5月起,陕西省级和有关11个城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始采取无人机航测技术勘查与人工现场徒步排查相结合方式,分别全面排查陕西省黄河干流,渭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等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的数量及分布;西安市专门研究制定了《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年)》。

此外,陕西还实施了黄河流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

大力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是沿黄九省区共同的责任。1年来,陕西在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方面着墨不少: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年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计划》,健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体系,推动黄河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完善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谋划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争取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推进陕晋蒙黄河区域协同发展,成立黄河金三角晋、陕、豫三省四市文化旅游联盟,等等。

黄河流经省份较多,其治理离不开省际间的积极互动协作。陕西省与甘肃省签署了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山西、甘肃两省建立了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席会议制度,西安与济南两市签署协同实施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榆林与忻州、鄂尔多斯签订了合作协议推进陕晋蒙(榆忻鄂)黄河区域协同发展。

问题非一朝一夕形成,治理更需“久久为功”

黄河的污染治理为什么这么难?除了水土流失等难以避免的自然因素,还有工业污染、开发建设规划不合理等人为因素。

西部一些城市的工业发展比较特殊,有“先有厂后有园”的说法,而且一些黄河沿岸的城市能源结构偏重、工业污染突出。陕西省石化联合会顾问胡海峰近期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称:

陕西煤油气盐等资源丰富,发展能源化工有天然优势。当地已建成30多个化工园区,希望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发展。“但目前更多停留在‘划地为园’阶段,园区整体水平低、规模小,数量也偏少。我们的化工园区还不如山东、江苏等地整顿淘汰的园区多,与绿色化、高端化标准更是相距太远。”

年5月13日,生态环境部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4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