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荆轲刺秦你不知道的一些事,一起读史记
文/选读分享
读史明理明智,以阅读之所获传播给家人、孩子、朋友,使其受益多多,皆大欢喜之事。在娱乐至上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共同的传播知识与文化,来对抗斜风俗流。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都知道,大多数人都说荆轲是忠义之士,秦王呢是暴君,这种说法是选边站队的一种表现。站在不同角度,你得出的结论就会不一样,好坏可能就会反过来,所以对待历史,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以此为鉴,指导自己的行为。本文依据《史记——刺客列传》
一、关于荆轲的几件小事,但一些地方值得思考
荆轲为燕国太子丹去行刺秦王,他就是燕国人吗?答案不是,荆轲祖上是齐国人,他是卫国人。很多人是不是就有这么个思维定式,认为他对燕国好就是燕国人?引伸到现在一些事情上,认为他有什么什么言论,他就怎么怎么样,如果有人去质疑反对,首先这些思维定式的人就不干,素质好的会辩论一下,不好的直接就开骂了。
荆轲爱好读书、击剑,应该算是高手,他到处游历和一些有名的剑客谈论剑术,可不是动不动就以命相抵决斗的那种,如果你这么认为就是被一些小说给忽悠迷糊了,劝解一下,少看那些胡说八道的小说,一点用处没有。他路过榆次的时候,和剑客盖聂谈论剑术,这大侠一言不合就瞪眼,结果是把荆轲给瞪走了,还对仆人说他用眼神秒杀了他,他太害怕就走了。荆轲游历到邯郸的时候,和鲁句践切磋剑术,讨论抵挡进攻的方法,结果又是一言不合被鲁句践给吼跑了。提这些小事,是为了后面他刺秦王做一个对比。
他到了燕国就稳定了下来,有两个特别好的朋友,一个是以宰狗为生的屠夫,一个是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这哥仨有个性,整天的在闹市中喝酒,喝美了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跟着拍子唱歌,时而高兴,时而哭泣,就跟身边没人一样。不得志是荆轲如此的一个原因,虽说他是这个状态,但他是内心是非常稳重的,又喜欢读书,游历的时候结交的都是当地有威望的贤士豪杰,在燕国就与隐士田光关系非常好,记住这个人,后面会提到他。古代就有杀狗为生的人,动物都是为人服务的,择其利而用,也不知道现在为什么就变味儿了???
二、荆轲刺王的原因与筹备,田光节侠中的明星
太子丹,是刺秦王的谋划者,他做这事为公也为私。为私的方面,他最开始是作为人质被质押在赵国的,始皇帝嬴政出生在赵国,他俩小时候关系相当不错的,但是始皇帝回国当了王了,这太子丹还是人质,还被送到了秦国。此时的秦王对他并不是很友好,结果他心生怨恨逃回了燕国,找办法来报复秦王。为公的方面就是秦国蚕食其他诸侯国,并找机会予以吞并,战火即将波及到燕国。擒贼先擒王,如果有魄力的君王没有了,对其他国家都是好事情。
有想法了先跟自己老师商量,结果被泼冷水,先分析的是秦国的地理优势:北面甘泉、谷口地势险要,南面是泾河渭河流域等富庶地区,西面是陇蜀峻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要塞,又分析人口方面,人多士兵还都训练有素,结论就是别拿自己私仇去碰硬了,弄不好国家都会亡了。这就是他老师鞠武,不认真的出谋划策,还认为老虎的尾巴可真摸不得,像不像现在的一些专家、教授和大V?他有一句“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从这能看出来,那会就有长城了,始皇帝做的是修和筑长城使其链接起来,这个事情需要知道。
秦将樊於期逃到燕国被太子丹收留,老师鞠武就劝太子丹不要这么做,否则会招来秦国的报复,可以把他送到匈奴那里去,断了秦的借口,然后联系各地一起对抗秦国。态度就是不要因为一个朋友就跟强大的秦国对着干,这样会招来亡国的危险。匈奴为蛮夷,就是当时的外国人,诸侯争霸就是自家人争来争去,虽叫国家,但都属于华夏。以古观今,是不是感觉和现在相似的地方很多呢?历史是同构的,总在以各种方式重复演义,只是你需要用心来看。老师做的值得称赞的就是把节义之士田光介绍给了太子丹。
太子丹和田光说出自己对抗秦国的意图后,田光因为自己年老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把荆轲推荐给了太子丹。由于太子丹临走前交代了一句要保密,田光认为太子怀疑他的做事的节气,选择了自杀证明自己不会做叛国之徒,因为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为了自己国家,可以放弃生命,这就是有节气。
太子丹分析出秦王要吞并天下的野心,燕国弱小没有力量,其他诸侯国也没人敢再次提出联合抗秦。他想凭一勇士靠近秦王身边绑架了他,使其归还各国土地,要是不行还可以杀了秦王,让他们失去核心领导力后内外不能成为一体,趁机联合收拾掉秦国。荆轲在秦军攻到燕国边界这个时机,选择了实行这个计划。为什么要等到这时候呢?因为这个时候能让秦王更加容易相信他,他要以降使的身份去见秦王,需要的东西是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樊於期听完荆轲的计划,能为自己报诛杀族人之仇,还能洗刷燕国的耻辱,他选择了自杀。
三、或许是太子丹指向了荆轲的不归路,面对死亡才见真豪杰
工具匕首是淬了毒的,还拿人试验过,划破了人就完蛋。还给荆轲找了一个助手,这人履历老霸气了,十三岁就杀人,一般人都不敢直眼看他。但是荆轲在等他的一个朋友来共同完成任务,由于太子丹的催促,荆轲很生气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去了就不打算回来的,那是笨人才做的事。他就想绑架秦王完成太子丹的愿望,并且能够全身而退。但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在故意延误时间,没有等来朋友就出发了。后面才有了好友高渐离击筑送行,自己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确实是悲歌,也许可以不那么悲。荆轲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能见到秦王,是资本铺的路。借口就是燕国愿臣服为郡县,以保全先王宗庙。面见秦王的时候,助手秦舞阳害怕的脸色都变了,浑身发抖。荆轲说北方蛮夷粗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成这样,才蒙混过去。平时厉害的不得了,这行那行的,到了真的场面上,立马变成孙子,这样的人太多了;反观那些很低调的人,到了正事上依然保持平时模样,这就是真人才。可想而知,荆轲等待朋友的重要性,这朋友肯定不是一懦夫,或许有朋友在事情成功的概率会十分大。这回应了刚开始的两个小故事,如此淡定的荆轲岂是胆小之人!
刺王的过程就是穷图匕见,失败后荆轲也做了一总结:自己没成功就是因为想着活捉秦王,迫使他签订契约归还各诸侯国土地。这天真吗?一点也不,那个时代人是非常注重信誉的,如果签订了就会执行,那会儿的道德观念要比现在强太多了,文化方面到现在是一直在倒退的。
秦国大怒,攻打燕国。燕王喜天真的听从代王的意见,杀了太子丹献给秦国求和,但是秦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依然在进行。统一之后,朋友高渐离凭借击筑的才能被始皇帝免死,薰瞎了眼睛留在其身边,直至乘机刺杀始皇帝失败被杀。
历史功过已不重要,照鉴自己才正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