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废的校址
荒废的校址
文丨康绥生
记得小学学前班时,我家对面就是幼儿园和小学,由于上学必须选择就近的学校,所以我的幼儿园和小学就在我的家门口,母亲对我的爱总是无微不至的,我常常因为吃早饭而迟到,正是因为离学校太近,迟到、旷课、逃学,一直持续到我八岁的时候,我才被打着上学,内向,自卑,没有玩伴,似乎围绕了我的童年。
同龄的人已经走进了初中,我却和比我小好几岁的孩子在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熬夜写着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着慢慢知道学习的我,父母的心总是软的,对于她们而言,我是否完成作业,他们并不关心,看到老师打我,也总是莞尔一笑,学习这件事,从小对我而言都是靠自律,不得不承认我的自律性并不强。
随着生源的扩大,学校的破败,学校联合村委会打算翻新和扩建学校,每家每个人出一百元,记得当时为了上交这几百元,父亲是四处借钱,刚建完学校,学生的我们上起了劳动课,除草清除杂物。没过几年我便顺利考上镇上的初中,伴随着国家生育政策“只生一个好”,生源奇缺,并校并村的政策推出,这所刚建好的学校变成了一座空校。老师被调离,学生统一到镇上的小学上学。
由于学校内部房屋湛然一新,一度被利用起来成了农村的棋牌室和舞厅,后来严禁赌博,扫黑除恶,这里便又成为了一座空校。里面无人搭理,荒草、树木,雨水侵蚀着曾经新鲜亮丽的篮球场、乒乓球案及教室。
每次我回去,都会心生感慨,曾经村民集资建设的新校,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已然成了荒废的建筑物,多么可惜,如果能利用起来,开办成老年人娱乐中心或者是养老院敬老院多好,如今中国的老龄化已经越来越严重,老有所居,老年人的文化娱乐身心健康也越发重要。
这样的现象并不少,我曾在渭南白水还有西安的其他地方也都有看到。如今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农村孩子镇上上下小学,镇上孩子县上上小学,县上家长的孩子市上上小学。农村基本上成了老人与狗守护的空村。寂静的村庄一批又一批。然而叫醒村庄的不再是狗,也不是鸡叫三声天刚明,而是一辆又一辆拉渭河滩沙土的车,亦或是喇叭。社会发展了,然而却不见清澈的渭河水及水的鱼虾的嬉戏,也没有甘甜的井水,而是沉淀厚厚一层漂白粉和酱油一样的自来水。
令我欣慰的是家乡的村道,虽然下雨过后还是积水,但至少不那么泥泞,听过这是因为省上要检查慰问我们村贫困户,村上的领导怕出丑,挨批评,而无奈修筑的。自从高中后我很少回家,但是每一次回家都有一种巨大的压力向我紧逼,赶快毕业挣钱吧,快来改变改变家里贫穷落后的面貌,现实是骨感的,像是干旱的土地,贫瘠不堪,没有一丝生气。如今已经工作三年的我,尚且有能力养活自己,却无力帮助父母,帮助家乡。
愧疚之心萦绕在每一个孤苦的夜晚,我如此的拼搏到底有什么意义?难道仅仅是为了独善其身?医院从事卫生统计与新闻,虽然赢得了同事的认可,却无法改变微博薪酬的现状。看着荒芜颓废的小学校址,就像看到了自己荒芜的内心,一缕荒野的孤魂,没有安顿之地。
愿所有的场地设施都被重新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价值,更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有所突破,不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