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禁渔3个月钓鱼人需要关注这2点,不要
今年黄河已经进入为期3个月的全域禁渔期,严查非法捕捞,农业农村部和沿黄河9省区联合启动黄河流域禁渔专项执法行动。
作为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流域禁渔专项执法行动,是“中国渔政亮剑”9项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非法捕捞多发频发水域和交界水域,行动将紧盯电毒炸鱼、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生产性垂钓作业等非法捕捞行为,加强对渔船码头管理、巡查执法,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打击非法制造销售电毒炸鱼等违规工具、收购加工销售非法捕捞水产品等行为,有序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自年,农业农村部制定出台黄河禁渔期制度以来,9省区渔业渔政部门每年就黄河禁渔派出渔政执法人员1.5万人次、水上巡查里程4万公里以上,查办违法违规案件起、涉案人员人以上。
为什么黄河要禁渔?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流,黄河以其充沛的水源哺育着两岸的人民。而黄河里面的鱼类资源也是源源不断,无私奉献地给人民享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已经不堪重负。如今满目疮痍的景象实在是不忍直视,是什么让鱼类资源丰富的黄河变化如此之大?
就拿黄河鲤鱼最具代表性的黄河鲤鱼为例来说明,就能一目了然,可见黄河的整体情况了。黄河鲤鱼的出名,主要得益于它的地位和鲜美的味道。黄河鲤鱼最早出现的地方是在《诗经》中,其有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其中的鲤鱼指的便是黄河鲤。之后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就是因为孔子的儿子孔鲤了。而到了唐代,鲤鱼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境界,因为鲤鱼和当朝的皇帝是同姓,那时的鲤鱼是不允许吃的。而当朝大诗人李白更是赋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让鲤鱼和龙联系到了一起。
虽然黄河有一碗水半碗沙的说法,但里面的鲤鱼却因超高的含沙量而富含丰富的钙、磷、铁、铜、锌等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脂肪含量,含有人体全部必需8种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所以其肉质紧实,腥味少,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对于老人和孩子非常友好。再加上黄河鲤鱼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外表而被人们争先食用。
所以人们对黄河鲤鱼的捕捞从未停止过,上世纪50年代初期,黄河水域均有专业捕捞队,月捕鱼量在-公斤/船,其中黄河鲤可占总重量的45-50%,河南段每年就能捕捞黄河鲤15万公斤。所以当时很多百姓都能品尝到黄河鲤鱼的味道。而到了-年,使用同样的作业方法年捕捞量还不足1万公斤,黄河鲤鱼的产量明显衰退。90年代左右,一条渔船黄河鲤的产量不足斤。年,捕捞量不足0公斤。
时至今日野生黄河鲤鱼已经很难见到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的原因还是以下4点。首先就是河流的污染,自上世纪80年代,黄河周边的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以及农田灌溉用水一股脑地排进黄河当中。上游水电站的兴建加上21次的黄河断流,使得鱼类无家可归。还有就是过度的捕捞以及鲤鱼引种杂交带来的品质下降。综合的结果就是黄河鲤鱼消失不见了。
为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黄河渔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规定,每年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为禁渔期,黄河干流;扎陵湖、鄂陵湖、东平湖等3个主要通江湖泊;白河、黑河、汾河、渭河、洛河等13条主要支流的干流河段禁止所有捕捞作业。但是说实话,相对于长江持续十年的禁渔期,这算是小儿科,因为3个月的时间太短,是能让苟延残喘的鱼儿有空隙休息一下,时间一过还是逃不过被捕捞的命运。
钓鱼人要注意这2点
对于黄河禁渔,并没有明确说明会禁钓,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地方会特别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也不排除禁钓的政策。但是从长江的禁渔期内制定的管理办法来看,我们先不管其它电鱼炸鱼的情况,单单讨论钓鱼,传统一杆一线的作钓方式还是可以使用的。所以在黄河钓鱼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进行参考,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就是生产性垂钓作业。对于正常的钓鱼人而言,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即便使用台钓的双钩也会空手而归,更别提什么生产性作钓了。但是山外有山,你钓不到并不代表被人就钓不到,有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的。比如:泥鳅党使用泥鳅打窝,引来翘嘴,鳜鱼等掠食性鱼类,再组成团伙进行作钓,一个晚上钓个几百上千斤不是问题,但这就已经形成了生产性垂钓了,是属于禁止钓法。
其次,对于钓鱼人来说,就是上岸的鱼获的处理。如果你符合非生产性垂钓的规定,把鱼获带回家的话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对于收购加工销售自己的鱼获,可能就涉及违法行为了。因为你在黄河钓鱼是纯盈利的性质,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自己钓的鱼千万不要拿去市场买卖。
所以黄河禁渔是一件好事,作为钓鱼人,我们千万不要因眼前的禁钓而埋怨抱怨,要做长远打算,同时也要意识到这短短3个月的禁渔时间,还是非常短暂的。因为长江的十年持续禁渔就摆在眼前,我们只有争先效仿,才能让本来资源就匮乏的黄河生态得以恢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