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初设之时,西北正在经历新的一轮民族大
前言
就在秦州初设之时,中国西北正在经历新的一轮民族大融合,陇上诸郡成为羌、氐、鲜卑、杂胡薮聚之所,陇右的地方主义愈演愈烈,前、后赵为控御陇右皆曾大规模地外迁陇上豪酋。即便如此,陇山及陇上诸郡仍会滋生出各类小的政治体,也常成为争衡西北失败者们的庇护所。如成纪豪酋陈安据陇城自称凉王,前秦余孽苻登据陇东而称皇帝,赫连夏、西秦的两位末主分别退缩到了上邽与南安。北魏末年陇山周边的羌胡纷纷起兵,莫折念生、万俟丑奴所建立的陇上政权给北魏的冲击毫不亚于六镇起义甚至持续性更强。作为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兵家必争之地,地穷山险、诸族错杂的陇山及陇上郡县不断考验着一个又一个王朝,北魏未能彻底驯服陇山反被连绵战事拖至分裂,治理陇山的重任最终又留给了后来的关陇政权。
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政局失控,陇右的秦州不仅再难以应对各民族的流动,它本身也成为各种政治势力角力的场所。西晋末年司马保据秦州,年长安陷落后司马保即称晋王,其将陈安据陇山西麓之陇城降刘曜,翌年奉前赵旗号赶走司马保后,陈安旋又据陇山自立并反击刘曜。《十六国春秋》云:“陈安字虎侯,成纪平庄人也,家世农民。”成纪在天水北,地近陇城。陈安作为土著豪强,得到了陇上各族的支持。如此陈安就以陇城为中心建立了十六国时期第一个陇上政权,其时南安仍属刘曜,陈安势力所及不过天水与陇山尔。
年前赵大军围攻陇城,陈安突围奋战而亡。值得注意的是,陈安这样一个看似首鼠两端的“投机者”死后却被陇上民众当作英雄歌颂,其辞甚悲壮:“陇上壮士有陈安,驱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此歌在颂扬陈安之余,更展现出晋末乱世中陇上诸族强烈的本土意识。平定陈安后,前凉张茂畏惧刘曜之势遂上表称藩,仇池氐杨难敌亦逃至汉中。有意思的是,前赵末年刘曜被石勒擒获,其子刘熙等逃奔上邽,欲据陇上收复关中,后石虎大破上邽,“执其伪太子熙、南阳王刘胤并将相诸王等及其诸卿校公侯已下三千余人,皆杀之。”
前赵之亡国与被其灭亡的西晋竟如此相似,可以说皆亡于陇上。上文提到魏晋时陇山北段成为鲜卑各族流动、汇聚之枢纽,十六国诸政权对此地亦颇为重视。如前赵在高平城置朔州,后赵承之并在高平川设牧监,同时还在高平之南泾河源头附近设陇东郡(今甘肃平凉西北)。四世纪末苻坚从孙苻登正是在陇东称帝,为前秦再续国祚。苻登之父曾为陇东太守,苻登曾在上邽任秦州驻军长史,其在陇山地区原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姚苌杀苻坚后,苻登从河州起兵东渡洮河讨伐后秦,史载:“登既克南安,夷夏归之者三万余户,遂进攻硕德于秦州。”姚硕德被迫下陇,苻登即占据陇上诸郡。后来苻登又得到了苻坚旧臣活跃在陇山北部的鲜卑没奕于的支持,年苻登得以在陇东登基称帝,《宋书》言“苻登自立陇上”。此时苻登之势已遍及陇山东西,随后便与后秦姚氏在泾河流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较量。苻登频频出山,或“次于瓦亭”(今固原南),或“下陇入朝那”,这些表明苻登政权就是以陇山为根据地,此外苻氏还把其国划分为三个都督区,命窦冲“都督陇东诸军事”,杨璧“都督陇右诸军事”,杨定“都督中外诸军事”,随后又命杨定“率陇上诸军为其后继”以攻关中。
此更知苻登之中枢所在即是以陇山为中心的“陇上”,其范围应包括西麓的略阳、天水。年苻登兵败后“收集遗众入马毛山”(马毛山在固原西南),不久战死山南。与陈安据陇山西麓立国相对,苻登主要活动在陇山东麓,彼时的前秦成了继陈安“凉国”之后的又一个陇上国家。后秦灭苻登后名义上暂时拥有陇右,但盘踞在金城、苑川的乞伏鲜卑始终觊觎东向,年乞伏乾归复国后“攻克兴略阳、南安、陇西诸郡”,姚兴“力未能西讨,恐更为边害”,只得为其遥授加爵。因未能有效掌控陇山诸郡,后秦一朝大部分时间蜷缩于关中,国势远不及前秦甚至前赵。中古分裂时期陇山、陇上高峻之地势外加异族豪酋、地方豪强杂处,使秦州郡县成了滋生、庇护地方割据势力的温床,实乃关陇及东方政权进军西北的最大障碍。如后赵平上邽后不久,天水休屠王羌即叛之并大败后赵秦州军,其时“陇右大扰,氐羌悉叛”,石勒复遣大军上陇方平定之。
有意思的是,与前赵类似,赫连夏末主赫连定在北魏逼迫下也一度逃至上邽,暂获喘息之后竟灭掉了同时在陇右南安避祸的西秦余部。不难看出,征服并控制陇上郡县成了魏晋十六国留给后世的一道难题。北魏入主关陇后,曾在陇山东北设高平镇,陇山东南设汧城镇和长蛇镇,秦州则有上邽镇,渭河上游又有陇西镇,其对陇山和陇右的军事控制可谓严密。但有研究指出,北魏一朝所任秦州刺史极少来自本土,这就造成了中央与地方势力的疏离。北魏末年在六镇起义影响下,关陇大起义爆发,陇山周边称帝称王者不断。正光五年()四月高平敕勒酋长胡琛自称“高平王”,以应沃野镇破六韩拔陵,六月秦州羌人莫折太提杀刺史自称秦王,太提之子念生即位后“窃号天子,改年曰天建,置立官僚”。关陇起义初期莫折氏军势较盛,一度从魏军手中夺得高平,并下陇攻陷岐州,西北诸州皆应之。胡琛后来又据高平与莫折氏联合,一时间陇上出现了两个反魏小国。年莫折念生被秦州城民所杀,但胡琛部将万俟丑奴仍控制着陇山,年万俟氏在高平称帝,“时获西北贡师子,因称神兽元年,置百官。”年万俟氏被氽朱天光、贺拔岳打败后,略阳白马龙涸胡王庆云又在陇城之北的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县)称帝“署置百官”。
20世纪70年代甘肃张家川出土了《王真保墓志》,其中有“大赵神平二年”年号,极有可能就是势掩关陇的万俟氏年号。至此可知,北魏末年与六镇起义相呼应的关陇大起义基本是围绕陇山展开,它们将北魏的有生力量不断吸引至关中、陇右,如贺拔岳、宇文泰等即随氽朱天光西征入关,可以说间接导致了北魏的东西分裂。四、结语陇山之名虽不见于《禹贡》《周礼·职方氏》等早期经典,但论及对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的实际影响,恐怕五岳等名山皆难与陇山相提并论,时至今日“陇”和“陇上”仍是甘肃省的代称。最终西晋依托天水等郡设置了秦州,秦汉以降陇山的军事意义日益凸显,东汉时“陇右”概念萌生,“上陇”“下陇”之词亦多见诸史册。
结语
至汉末魏蜀争衡之际,天水郡分出南安、广魏(略阳)二郡,遂有“陇上郡县”之说,陇山以西诸郡的区域性逐渐被强调,陇山的军事意义实现了“以线带面”的转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