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渭河上
她是一条横亘在中国中部的河流。她携带着上古名山鸟鼠山的基因,汇聚着秦岭的清流,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一路向东。她,就是渭河。
唐朝诗人李白这样感叹: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二十世纪末期,渭河遭遇了来自人类的劫难,面临危机。
新世纪以来,历届主政者明白,要实现陕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实施大规模综合整治,渭河才能摆脱噩梦危机,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渭河之美,在关中大地上流动,在人们的心中绽放。
温馨提示:视频较大,请您在下观看,土豪随意……
《大美渭河》(上集)
年4月的一天,在西安城北的渭河滩上,未央区西席村的村民正在鱼塘中挖沙,突然发现脚下巨大的木桩和石块。后经考古专家确认,此处为古桥遗存,是秦汉时期的桥梁。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便从此经过。古渭河桥,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帝国之桥。
古渭河桥的发掘,被列为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透过古桥斑驳的木桩,穿越时空,让我们寻找渭河的前世今生。
据地质学家研究,黄河在远古时期,曾经沿着今日渭河的河道流淌,后来由于地质变化,河流改道,才形成了今天的黄河。
张宝通:渭河在古历史上她就是黄河,渭河实际上就是我们古黄河的故道。
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渭河是主流,是正源,与潼关以下的黄河流淌方向一致,在中国的中部形成一条轴线。这条轴是中华的文化之轴,中华文明的书页是以此来翻动的。
据渭源县县志记载,鸟鼠山本禹贡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发源于此,凡三泉出,向东流。传说大禹劈开了阻挡渭河源头的一块巨石,才使河水奔涌而出,形成渭河源头。
最初的渭河,在陇地丘陵沟壑中纤弱地流淌。渭河支流的清水河岸上,曾生活过远古的大地湾人,也许是顺流而下,迁徙到了浐灞三角洲,成为后来的半坡人。他们用制作彩陶尖底瓶的巧手,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顺水推舟,而逐鹿中原,波及齐鲁大地。
渭河在关中造就了名垂青史的千年皇都——长安,也滋养了两岸一代又一代芸芸众生,哺育了沿岸的乡村和城市。
李佩成:渭河是我们陕西省最大的河流,号称陕西的母亲河,我们有八百里秦川,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有一条渭河。
渭河全长只有公里,算不上大江大河。但是她却密切关联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民族的主体。
山为安全之势,水为生存之本。渭河流域的关中,是中国周、秦、汉、唐绵延一千多年、十三个朝代国都所在地,形成了“关中自古帝王州”的特殊地位。
谭徐明:一个八百里秦川,是这么好的这个适合农作物耕种的,那么它又有很好的水利条件,这就是渭河。
渭河中游的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后稷的子孙凭借漆水河的滋养,创立西周,周礼文化,影响华夏几千年。
最初发端于天水的秦人祖先,沿渭河流域,逐草而居。最后定都咸阳,最终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王浩:秦朝一统天下,就因为得益于关中经济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支撑了国力,平定了六国,这样形成中华大一统。
引泾灌溉,始于古老的郑国渠。郑国,是当时韩国一个工匠的名字。富有戏剧性的是,处于即将被秦国吞并的韩国,竟派出一个手无寸铁仅有一张嘴的郑国,说服秦国兴修水利,以疲秦救韩。不料,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强秦统一了天下。
谭徐明:统一六国的战争中,这个工程,这个关中的这个水利区,其实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的。
秦朝之后的西汉,也将都城定于离咸阳不远的渭河南岸,建立昆明池,首创了古代中国都城最早的供水系统。唐代长安城更是被冠以“八水绕长安”,足以说明周边水系之发达。
李佩成:因此我们西安为什么被选为国都,十三朝的都城,因为它有八水绕长安。
盛唐时期,在长安东郊开拓了著名的水陆码头——广运潭,大大方便了水运。唐玄宗在广运潭上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水运博览会,共有二三百船只参加。各船头尾相衔,排列数十里,非常壮观。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地方特产汇聚长安。这次全国性的水运物资博览会,展示了唐代商贸的发达和水运的畅通,创世界博览会之发端,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博览盛会。广运潭上繁忙的船只同大唐西市里的各国客商、梨园里绚丽的霓裳羽衣舞等一样,成为大唐帝国繁荣昌盛的象征。
谭徐明:《韦坚传》记载了一次水上博览会,相当于现在世界的,像纽约的那个万国博览会一样。
从秦代的横桥到西汉的渭桥,从唐代的便桥到明、清时期的古渡口,咸阳古渡上演着一幕幕欢聚和离别的故事。码头上的喧闹,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中叶。
王云呈今年已经85岁,老人的少年时光是伴随着渭河的涛声度过的,几十年来,只要提起渭河,他心里总是充满深深的情感。
王云呈:因为我从小喝的渭河水,吃的渭河灌的粮。
以后离开咸阳外出学习和工作,王云呈也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