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个男人,周王朝至少早覆灭400
公元前年,五十来岁的西周开国君主,武王姬发突然病逝。他的儿子姬诵,还是个13岁左右的少年。此时,西周初建,天下不稳,谁来主政?一时人心惶惶。三年前,武王率领几万甲士联合各方诸侯,与纣王临时拼凑的奴隶大军火拼于牧野。殷商军队临阵倒戈,纣王返回朝歌自焚,六百年商朝宣告灭亡。
传说中的牧野之战只用了1天时间。武王大军开进朝歌(今河南淇县南)开仓放粮,修葺社坛,举行代商受命的祭天大典,周王朝宣告建立。胜利来得太快,武王却陷入了焦虑之中。解释了小小附属国造反及新政权的理论合法性问题,还有一堆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牧野之战后第六天,武王继续对周边方国进行征伐,俘虏几十万人。
武王释放了被纣王关押的箕子,向其请教安邦治国之道。夏商时代,部落林立,形成以夏商为中心的部落联盟。通过会盟大会授受仪式,统治者承认部落方国的合法地位。这种授受方式,就是分封制度的起源,武王先分封原有方国,以稳定秩序。封纣王之子武庚为殷侯,继续治理殷民。
在朝歌的周围,设置卫、邶、鄘三个小国,封弟弟管叔、霍叔、蔡叔于此,号称“三监”。首轮分封完毕,武王返回国都镐京,熟料却突然病逝。成王年幼,宗法制尚未确立。天下无主,地方邦国蠢蠢欲动。这时,武王的四弟周公旦站了出来。主动提出要辅佐成王执政,夏商时代,除了儿子继承,还有兄终弟及。
西周建立前,古公传位于幼子季历,文王传位于次子姬发。此时,嫡长子继承制尚未确立,周公的做法立即弓
来非议。纣王之子武庚,觉得复仇机会来了。他串联东方诸侯,策反“三监”,发动叛乱对抗中央。此时的周公,内忧外患,处境艰难。他决定先争取朝中重臣的支持。周公以成王的名义.开始第二次东伐。
首先讨灭了参与叛乱的”三监”,杀死管叔,流放蔡叔,贬黜霍叔。接着讨伐武庚,武庚战败,死在逃亡的路上。计划不通梦想泡汤周公继续向东征伐,打到了山东及南北临近地区。经三年苦战,灭掉数十个东方小国,彻底击败殷商残余势力。这是牧野之战后,周人的第二次重大军事胜利,新政权得以彻底巩固。
接下来如何有效治理天下?几年前武王面临的制度建设难题,又一次摆在了周公的面前。从分封开始,周公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造。武王时代,虽然分封了一些姬姓兄弟国,但仍不能有效控制地方诸侯。周公下了一一个大胆的决定:大规模分封王室子弟,及亲戚功臣到各地,彻底贯彻一一“封”的意义在划疆,具体做法是在边境线上挖沟。
挖出来的土堆在两边。这条沟,既是国的疆界,也可作渠道。上种树,以便固土,并起醒目的作用。封的下一步是建,包括三个内容:授土、授民、授爵。册封仪式上,祭坛由青白红黑黄五色土组成,象征东西南北中。诸侯封到哪一方,就取哪一方的土,再掺和代表中央的黄土,用白茅包裹交到诸侯手中。
这叫“授士”文王、武王、周公的后裔,以及姜姓亲戚们,被分封到东部的战略要地,主要有燕、卫、齐、鲁、晋等国。据《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分封71个诸侯,其中姬姓多达53人。诸侯再将:土地分封给下面的大夫,称为家。西周发迹于富庶的渭河谷地,定都岐山脚~下的镐京。这是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祖传风水宝地。
如何控制新增的广大东部地区?周公决定继承武王的规划,在洛邑新建一一个都城,称为成周。镐京称为宗周。周王通常由嫡长子继承,代表天下的“大宗”,所以叫宗周。分封诸侯建立“小宗”。作为封国内的大宗,诸侯再分封给小宗一大夫。小宗服从大宗,这就是封建宗法等级秩序。
除了血缘关系的分封,周王室还采取了两项制度措施,一是在地方封国设置“监国;二是诸侯须定期向周王朝觐述职,并按照爵位等级纳贡。最重要的,在宗周和成周,王室拥有西六师与东八师两支王牌军队。王师出征,诸侯要率军协助。诸侯遇到领土安全问题,强大的王师则要承担保护责任。
周公还制定.了一套礼乐制度,严格按照等级秩序,执行祭祀与舞乐。人民按照纲常伦理,作为日常行为规范。与井田、宗法、礼乐相配套的封建制,是周人的制度创新,影响至今。文化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管理成本。周公执政勤勉谨慎,忧患意识伴随始终,执政七年后,20岁的成王长大成人了。
周公贯彻嫡长子继承制,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后,听信了一些朝臣对周公的谗言,周公无奈逃亡楚地。不久,成王翻阅府库文书,无意中发现了武王生病时周公为他所做的祷辞,深深感动。他立即派人把周公迎回镐京。临终前,周公要求葬在成周,意在永不离开成王。成王将周公葬在了毕邑,陪在文王身边,因为在他心里,周公是像祖父一样值得尊敬的人。可以说如果没有周公,根基未稳的周王朝不会这么顺利的稳定下来。周王朝至少早覆灭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