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时代奋斗者
编者按
4月28日,年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召开。今年我省共有13家单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8名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4个集体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此外,45家单位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名个人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个集体获得陕西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他们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代表。本报选取了4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先进个人进行采访,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柏宁宁:“风机医师”的坚守和初心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系统服务事业部柏宁宁(右一)向同事传授经验。记者苏怡摄
在风机检修行业,有一位技艺精湛的“风机医师”,任何风机故障都逃不开他的“火眼金睛”。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柏宁宁。
4月23日,记者赶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园区,见到了这位在行业里鼎鼎有名的高级技师。提起风机检修,柏宁宁说:“这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素养、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异于常人的毅力、耐心和胆识。”
从业28年,伴随着陕鼓向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型的步伐,柏宁宁成长为众多国产化首台套重大装备项目执行和服务中的骨干。近年来,由柏宁宁负责安装、调试、检修的系统服务项目累计达余套,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
“只要出现疑难杂症,派柏师傅去一定能解决。”他的同事李励说,柏宁宁不善言谈,但做事十分认真,每年现场服务至少天。
凭借精湛的技艺,柏宁宁解决了系统服务领域安装调试中遇到的一个个技术难题,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四川某氮气压缩机安装调试时,曾出现振动问题。很多专家过去看,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现场试车都未能成功。”他的同事段伟平回忆说,柏师傅赶到现场,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判断出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个很多专家认为不可能的方案,最终将问题处理并成功试车投产。
年,柏宁宁带领团队成功完成西气东输管道压缩机首次国产化大修项目,在没有厂家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大修任务,赢得了用户对大修效果“堪称完美”的评价。自此,用户不断向陕鼓发出系统服务项目邀请,目前陕鼓已成为西气东输的长期协作方。
柏宁宁表示,每次承担首台套项目,他都要查阅大量书籍和论文,一边学习一边摸索,把工作中的得失和经验记录整理形成案例。
目前,柏宁宁在《风机工程师》等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总结案例、方案、操作规范50余篇,先后获得“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能手”“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首届十佳优秀工人”等荣誉称号。
年,陕鼓成立柏宁宁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申报专利6项,获创新成果奖15项,处理现场疑难问题和技术攻关80多项,完成石化、冶金等流程工业领域各类大型旋转设备检修工艺和标准汇编工作。在技术传承方面,柏宁宁培养徒弟20余人,其中5人成为系统服务领域一级项目经理。
“解决风机检修安装中遇到的难题,是我前进的动力。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企业和所有奋斗者共同的荣誉。”柏宁宁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将坚守初心,继续扎根项目一线,用优质、高效、可靠的系统服务方案,为陕鼓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作出新贡献。”(记者苏怡)
朱瑞锋:实现“三级跳”的“大工匠”
4月27日,朱瑞锋在进行不锈钢试件焊接工作。记者郭军摄
4月26日,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带头人朱瑞锋和以往一样早早来到创新工作室。现在,朱瑞锋和他的创新团队正在进行“等离子弧焊+自动钨极氩弧焊”焊接技术试验。这项技术推广应用后,将大大提高薄壁设备的外观质量和工作效率。
从干一手“好活儿”到练就一身“绝活儿”,再到解决一些“大活儿”,朱瑞锋的技能和责任感不断升级。
年,20岁的朱瑞锋从技校毕业后进厂工作,成为一名电焊工。他的父亲告诉他,当工人要有一手“好活儿”才能立得住。
为了提升技术,练得一手“好活儿”,朱瑞锋上班学、下班练,周末看书钻研理论。“当时,车间里苦练基本功的风气很浓,青年职工都很好胜。”朱瑞锋说。进厂工作第3年,他焊接的产品一次合格率就达到了99%以上,无论是焊缝外观、探伤,还是高度差、宽度差、咬边、正面和背面成型,都近乎完美。
年,朱瑞锋参加省级焊工技能竞赛,获得中级工组第一名。赛前通过培训老师的悉心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他的焊接技术快速提升,并逐渐掌握了钨极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焊接诀窍,把一手“好活儿”练成一手“绝活儿”。
年,陕西化建成立了以朱瑞锋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
年1月,陕西化建承接了一台低压反应水冷器(换热器)的制作任务,其中包括个内孔对接焊缝接头。由于焊接电弧处于深孔内,焊接过程中看不见焊缝熔池,焊接质量完全取决于预先确定的工艺参数,同时此类材质焊接极易氧化,需要工装保护。
这对首次承担此类任务的朱瑞锋创新团队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考验。一次次推倒重来,一次次毫厘之差,都没有浇灭他们的攻关热情。经过无数次摸索试验,朱瑞锋创新团队最终攻克了这一难关,按期完成焊接任务,为公司填补了一项工艺空白。同时,朱瑞锋创新团队研制的《一种内孔焊保护工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总结完成的《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施工工法》被评为部级工法。朱瑞锋也成为能够解决“大活儿”的“角儿”。
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除了着眼于行业新材料的焊接试验、工艺开发以及新焊接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还开展焊工培训和操作技艺传授,培养优秀技能人才。
“做好传帮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把技能传授给大家,我们的产品整体质量才会更好。”朱瑞锋说。
从“好活儿”到“绝活儿”再到“大活儿”,朱瑞锋的“三级跳”正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最佳体现。(记者郭军)
贾广杰:扎根生产一线的零件加工大师
4月28日,贾广杰(右一)和同事在分析图纸,研究零件加工工艺。记者吴莎莎摄
4月28日,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六研究所生产二厂,机加一组组长贾广杰正在对机床上一件刚试切完的工件进行检测。
贾广杰先仔细观察工件切削后的走刀纹路,接着用手去触摸,感受其表面的粗糙度,随后他用带表卡尺对工件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测完工件后他又把刀具从机床上卸下来装到对刀仪上检查刀具磨损情况。整个检测完成后,贾广杰回到电脑前,修改了三维模型参数,重新生成程序后传了出去。
这是贾广杰技能大师工作室去年开始攻关的钛合金铣削降本提效项目,目前还在进一步试验中。贾广杰告诉记者,钛合金这种材料很难加工,以前使用的加工方法比较费刀具,加工用时也长,现在采用了新的切削方式,将加工参数进行了规范,可以有效提升加工效率,降低刀具使用成本,初步实现了刀具成本降低30%以上,加工效率提升20%。
像这样在生产一线从事雷达产品零件的数控加工工作,贾广杰干了近30年。年,贾广杰技校毕业后进厂从事铣工工作,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年单位引进数控设备,安排贾广杰从事数控加工工作。数控加工在当时是一门新技术。一切从头开始,贾广杰边学边干,不断摸索试验,终于掌握了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编程。他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不断提升操作技能,经过多年实践锻炼,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具有高超技能的数控专家。
贾广杰数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创新总结,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的高难度零件加工,攻克了多项数控加工技术难关,并总结出多项先进操作法,为装备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无论是普通零件还是高精度零件,他都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经他加工的零件一次交验合格率达99.95%,检验员称他加工的零件是免检产品。
贾广杰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贾广杰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去年获批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他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和贾广杰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后,贾广杰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使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
工匠之路就是坚守执着,无私奉献。贾广杰说:“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更严谨的工作作风,投入到现代化国防建设中去。”(记者吴莎莎)
杨银娟:火电机组的安全卫士
4月26日,杨银娟在生产现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记者徐颖摄
4月26日上午,当记者在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渭河热电厂见到杨银娟时,她刚检查完机组设备回来。
每天一上班,杨银娟就去查看机组的监控数据、工作日志,去生产现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不论寒冬还是酷暑,她坚持了24年。
年,杨银娟从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进入热电厂成为一名集控值班员。面对集控室里成百上千的各种参数和指标,以及生产现场的各种大型专业设备,杨银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搞不懂就学。”杨银娟这样给自己鼓劲。为尽快熟悉工作,她每天跟着老师傅跑现场、查系统,了解和掌握各种参数、指标;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专业书籍,研读发电机组运行理论,除了吃饭睡觉,她走路时都在背诵机组运行规程。
作为一名从基层岗位成长起来的技术人才,杨银娟深知学技术、懂技术的重要性。为此,她积极参加行业内的技能竞赛,通过技术比武、调考等实战训练,不断提高个人综合技术水平,逐渐成长为系统内知名的技术能手。
地处西咸新区核心地带的渭河热电厂,为西安、咸阳两市提供清洁能源,机组的安全运行事关民生保障。作为一名集控值班员,杨银娟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处事沉着冷静,精心维护着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累计巡视设备千余台次,多次成功处理设备异常。在同事眼里,只要有她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于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精湛,年,杨银娟被厂里聘为发电部的运行专工,主持开展系统图、运行操作规程修编等工作。年,厂里成立了杨银娟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她带领技术骨干推进技术革新。
虽然可以“坐班”了,但杨银娟一有时间仍深入生产一线,逐一查系统、看设备,常常为一个阀门、一个开关的设置反复进行试验,对系统的设置缺陷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在新机组投产初期,杨银娟建议采用辅汽并入汽泵汽源,以解决因汽泵出力不足,电泵在高负荷运行时无法停运的难题,此举每小时可为企业节约厂用电0多千瓦时;由她主导的技术改造,解决了困扰发电企业的阀门内漏问题,有效降低了原煤消耗。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先后完成了指标创优攻坚、节约酸碱消耗、降低输煤电耗等60项课题,获得39项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余万元。
24年,杨银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内的技术领军人才,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先进职工、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她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普通劳动者的奋斗之歌。(记者徐颖见习记者张琪悦)
记者手记
为劳动者喝彩
郭军
在陕西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秉持执着与专注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用干劲、闯劲、钻劲,为各个专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在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名单中,有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雷达产品数控加工任务的贾广杰;有牵头研发低负荷运行脱硫增压风机操作法,解决了困扰电力企业多年难题的杨银娟;有长期负责大型石油化工工程各类焊接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的朱瑞锋;有20多年坚守服务一线,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平均每年在现场服务天以上的柏宁宁……他们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劳动的荣光与价值。
时代在改变,劳模的品质从未改变。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王进喜、纺织工人赵梦桃的影子……今天,劳模队伍构成越来越丰富多彩,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劳模以农民、工人为主,到如今加入了知识分子、科学家、企业家等。
时代在改变,工匠精神从未改变。他们以技修身、以心养技,在工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的过程中,刻苦钻研技术,敢于突破“卡脖子”难题。
尤为可喜的是,一些年轻的劳模,不仅继承发扬了老一代劳模的优良传统,而且还赋予了劳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勇于创新、创造财富。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是:“我在劳动中得到快乐。”以劳动为乐,体现的正是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
为劳动者喝彩。全社会要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良好环境,激发广大劳动者创新、创造和创业潜能,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岗位标兵、行业佼佼者,把更多辉煌成就书写在三秦大地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32.html